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第一观察 | 此时此地,总书记到这个村考察有深意

2021-02-04 09:53: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考察调研。

  这次调研富有深意——

  地点:

  贵州是我国最后脱贫的9个贫困县所在省份,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还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个民族也没少;

  化屋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63.6%,近年来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和旅游业,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时间: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十四五”开局之年;

  农历春节前夕。

  从“访贫问苦”到“谋划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以往,人们常把逢年过节给贫困地区群众送去新春祝福称为“访贫问苦”。

  如今,曾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已经全部脱贫。同样跋山涉水,总书记是去看脱贫群众用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考察党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的落实情况,“压茬”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这次考察选择最后脱贫的贵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验收”,就是要看看“脱真贫”“真脱贫”的实际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80多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始终是重要主题。每个阶段的考察都瞄准最紧迫的任务,考察重点也在不断变化。

  党的十八大后,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河北阜平,看真贫,摸清贫困底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精准”新阶段。

  2015年,春节前夕,回到阔别40年的陕西梁家河看望乡亲们,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聚焦老区脱贫。半年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的表述改为“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大凉山腹地昭觉县彝族群众中,发出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发起总攻的号令。

  2019年,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总书记来到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重点看“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方向。

  2020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云南保山市所辖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今年春节前夕,在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总书记来到了贵州。

  越是脱贫难度大的省份,脱贫之后越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可以说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

  传递“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信号

  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是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三农”工作的“重心”以及“历史性转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1个多月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化屋村一隅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当前我国“三农”工作要逐步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采取最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在脱贫攻坚阶段,我们探索总结的“五级书记抓扶贫”、社会合力促攻坚等宝贵经验,在乡村振兴工作上要继续发扬光大,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

  此次考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再调研再部署。

  如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重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早有部署——

  去年在湖南郴州农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根据中央规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要做好巩固脱贫这篇文章,防止因病、因灾返贫。所以,中央一再强调:“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就是要推动落实“四个不摘”。

  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更早有谋划——

  2018年全国两会,在内蒙古代表团、在广东代表团、在山东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进行了系统阐释: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贵州考察,深化此前部署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指明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方向。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车玉明、张晓松、王绚

  主笔:侯雪静、朱基钗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杨文荣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