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海伦市: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过年
【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昨天布置的作业完成得都很好,特别是弟弟,古诗全部背会了。”“杨岚姐姐,我和弟弟想每人准备个节目,大年三十和爸爸视频的时候表演给他看,好不好?” “和爸爸和好了?小仪、小骐你们真棒,知道理解爸爸了!”
2月1日下午,看到微信里小仪发来的视频作业,黑龙江省海伦市大学生志愿者杨岚第一时间回复并和他们聊了起来。
小仪名叫何昭仪,今年11岁,她和8岁的弟弟住在海伦市海兴镇海兴村,之前父母一直在北京打工,他们则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今年受疫情影响,妈妈没有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杨岚是佳木斯大学大二学生,假期回家参加当地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与姐弟俩结成帮扶对子,从去年暑假开始,两个假期的接触,姐弟俩俨然把她当成了知心姐姐。
马上要过春节了,两个孩子想爸爸,天天盼着爸爸过年能回家。可前几天爸爸打电话说因为疫情,今年在北京就地过年了,姐弟俩不免有些失望,赌气好几天不理爸爸。
“妈妈说,爸爸不是不想回来看我们,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减少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疫情过去,他会抽时间回来看我们的。我们都给爸爸点赞了!姐姐,你说,我唱歌,弟弟画幅画好不好?”
“主意不错,就唱《好爸爸》吧。小骐画一幅全家福,姐姐教你们准备。”杨岚回答。
1月初,黑龙江省望奎县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后,作为邻近县市,海伦市实施严格的城乡管控措施。管控期间为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海伦团市委将每年假期开展的“乡伴童行”志愿服务活动由线下转到线上,特别是针对父母在外就地过年的孩子,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我与父母面对面”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视频向远在他乡的父母表达思念。
在海伦市共荣镇新革村,大学生志愿者关静雯对口联系的是本村14岁的女孩小然。小然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都在外地务工,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为了增强小然的自信心,关静雯除了课业辅导,还不断地鼓励她。两人经常一起探讨学习方法,讲述学校的生活、倾诉彼此的烦恼。
因为疫情,小然的父母春节都不能回来。关静雯怕孩子心里落寞孤单,就经常同她聊天,教她唱英文歌,做各种手工,还鼓励她每天都分别和爸爸妈妈通视频,多与他们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念。
“多了一个姐姐陪伴,孩子开朗多了,也懂事了,主动给我发视频叮嘱我工作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村里虽然管控严格,但缺啥少啥都有志愿者帮着买,她爷爷奶奶叫我放心。我在这边过年,厂里也有补助。出去打工为的就是多挣点钱,让家里生活好点。”小然的爸爸说。
疫情期间,爱心传递虽然不能手拉手,但能够心连心。今年寒假,海伦市有220多名大学生通过网络与440多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不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也教孩子们学会主动沟通和表达情感,让父母在异乡可以安心过年。
1月2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寒假春节期间父母就地过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做好底数排查、落实监护责任、开展关爱服务、畅通救助渠道等方面工作。“我们将积极引导统筹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关爱服务,确保每一名父母就地过年的留守儿童都有明确的被委托照护人妥善照料。”黑龙江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杨晓光表示。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