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两会前瞻】否极泰来 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开新局?

2021-02-27 15: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两会前瞻)否极泰来 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开新局?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否极泰来 中国民营经济如何开新局?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肆虐,中国民营经济走过一段冰火淬炼历程:第一季度逾46万家民营小微企业注销破产,“保市场主体”成为保住经济基本盘的核心任务之一;年末,全国新设市场主体约为2500万户,民营企业是其主力。

  无疑,防控疫情成效显著,消费、市场、生产逐步恢复正常,为中国的市场主体尤其广大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不过,在国内经济缓慢回升、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之下,市场主体数量大增的现象出现在北京、广州、拉萨等分属不同经济区、产业差异明显的城市,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中国的营商环境确实改善了。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为完成“保市场主体”任务,中国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且效果明显。例如,通过减税降费,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涉及大量民企;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显示,全年民企销售收入税费负担同比下降9.5%,都是“保主体”的根本性措施。

  疫情重创下的中国民企所面对难题,一个是没有订单,另一个更危险,是没有资金流动性。去年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提出明确要求。杨德才强调,中央各部门随后推出的金融政策支持,对于成功保住市场主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界别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于去年5月末、10月中下旬参与了全国政协在江苏、在浙江和湖南的两次调研。他说,各地座谈时,民营企业家都提到,2020年融资成本大幅下降、难度大大减轻,是多年来未见的重大进展。

  

  从去年年初遭受严重冲击、年中缓慢回升,再到年末实现逆势增长,不少中国民企危中寻机,收获了远好于预期的成绩。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近期在福建泉州了解到,从事外贸、消费品生产的企业出口运费涨了七八倍,集装箱一柜难求。他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外疫情控制不同步所产生的补偿性贸易,让防护服等防疫有关消费品出口红火了大半年,现有订单至少持续到今年5、6月份。

  2020年民企否极泰来,但挑战还在前方,逆势增长局面需要辩证看待。

  受疫情冲击,一些国家此前压下意识形态、遏制战略等政治考虑,默许订单转向中国;但逆全球化的政治环境尚未改观,当防疫取得进步,科技、产业等多重竞争交织、摩擦频发的局面仍将是常态。届时,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将再度暴露。有战略眼光的民企,应提早布局后疫情时期的激烈竞争。

  杨德才认为,中国民企要在今天世界还处于慌乱应对疫情的背景下,抢先机,主动转型,更好地进行创新人才储备、增加研发投入。

  庄聪生分析指,民企从来就是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疫情更是给大家上了一课,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去年,有些传统企业已认识到智能化的价值,数月内完成转型,透过直播带货、电子支付等方式改造商业模式,逆势生长。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庄聪生说,当下应引导民企把握“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带来的投资消费拉动效应。尤其应以长远目光看待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全产业链、产业集群遍布南北、交易成本较低廉等优势,积极创新,迎难而上,在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中迎来更大发展。

  对于艰难环境中谋发展的民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即将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会提出哪些重要议案、提案,中国领导人如何在广纳建言中提出前瞻性政策措施,各方拭目以待。(完)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