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湾”如何变成“好江南”,美术经典告诉你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一首经典
传颂着革命沃土的不朽传奇
一片土地
留存着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的就是
画家靳之林耗时五年创作的
经典油画巨作《南泥湾》
2米多长的画卷
描绘了在黄土群峦衬托下
八路军战士和当地百姓在南泥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真实场景
1941年春
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下
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赴
延安市东南方向一个叫
“南泥湾”的地方屯田垦荒
他们战胜重重困难
一边生产、一边备战
用双手将荆棘遍布、荒无人烟的
“烂泥湾”
变成牛羊满川、麦浪起伏的
“好江南”
从而带动了陕甘宁边区百业繁荣
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 毛主席题词“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如何将历史与艺术有效结合
靳之林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他特地前往延安南泥湾
进行创作采风
△靳之林在延安写生
他走遍了南泥湾的每一个角落
还和当地军民同吃同住体验生活
仅素材就画了50张
期间更是得到王震将军的亲自指导!
审视整幅画作
靳之林构思细腻、独具匠心
既有休息学习的场景
又有生产战斗的场景
气势恢宏
充分彰显了当时军民生产的热情
既有战士修复镐头的细节
又有烧荒烟气前后的叠加
层次分明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一起开荒种地
画作构图层次丰富、透视严谨
透露出陕北高原特有的浑厚气息
用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
体现出振奋、乐观的精神
《南泥湾》由多组画面构成,结合了生产战斗和学习。通过俯视,把近景的劳动和远景的黄土高原结合起来,既有宏观场景,又有局部刻画。
—— 美术评论家王平教授
更多精彩点评,戳视频↓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
今天的南泥湾已是满目青翠
郁郁葱葱
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
但红色的记忆
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
“南泥湾精神”也将在新时代下
继续发扬光大
深深激励着中华儿女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
攻坚克难!
当年八路军为什么要来到南泥湾?
面对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这一中共革命史中的重大题材
靳之林在创作上
还有哪些独具匠心的设计?
让我们跟随党史专家邵维正
美术评论家王平教授一起
了解《南泥湾》背后的党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