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第一报道 | 听了总书记的话,未来五年我要这样干

2021-03-14 08:31: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视频

  “十四五”全面开启。未来五年,我们该怎样规划人生?

  今年两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中国未来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很多远在海外的中资机构员工、留学生、援外人员规划自己“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与激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共绘发展新蓝图 

  “一带一路”是中国同各方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老中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乾文有这样的感受——

   

  老中公司主要负责中老铁路建设与运营。2018年3月,肖乾文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派遣到老挝工作,至今已满3年。展望下一个五年,他希望将老中公司打造成老挝领先、世界知名的现代化企业。

  充满干劲的还有中国路桥巴基斯坦办事处副总经理于凤明。他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有7年半时间。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国路桥参与了两个重点项目——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和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

   

  结合公司业务发展,于凤明自己制定的五年规划还包括加大对巴市场投资项目开发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发展以及回馈当地社会。

  “在乡村路网改造、孤儿院捐赠、留学生资助等公司现有工作基础上,争取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多福祉,展现负责任央企的担当。”于凤明说。

  马里亚诺·穆索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孔多克里夫与拉巴朗科萨水电站(简称孔拉水电站)项目公共关系负责人。

  在穆索看来,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意义特殊——

   

  壮志在胸踏征程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关心青年成长,每到一个两会团组参加审议讨论,都要求筑牢青年成长根基,规划青年发展未来。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他这样强调——

   

  正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的“00后”姑娘魏宇彤说——

   

  在自己喜欢的科学领域完成博士学业、争取在博士阶段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努力进入专业的前沿领域、为祖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谈到自己的五年规划,魏宇彤目标清晰、信心满满。

  “新时代为我们年轻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新挑战。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同时成就个人梦想。”魏宇彤说。

  黎巴嫩南部,32岁的杨中云正在执行维和任务。这位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政工副分队长已经带队执行过扫雷排爆、“蓝线”通道维护等任务,正在筹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

   

  “‘十四五’规划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正是中国支持联合国事业的重要体现。”杨中云说,“我为自己是一名维和军人深感自豪。”

  习近平对青年成长的关心让在华留学的外国青年也倍感鼓舞。巴基斯坦小伙莫阿兹·阿万已在中国学习生活10年,现为天津大学在读博士。

  阿万说,自己的五年规划与中国发展、中巴友谊紧密联系在一起——

   

  心怀人民共奋进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作出重要指示。

   

  中国第36批援苏丹医疗队队长戴文学正在执行医疗任务。今年1月,他和41名队友从陕西西安出发,来到遥远的非洲大陆。

   

  戴文学说,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份子,他能够承担、亲历这项国家使命,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巩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作出贡献,感到十分光荣。自己会和同事一起奋斗,当好“国家使命的践行者”。

  聆听了习近平关于教育和妇女事业的重要论述,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彭奕感触颇深——

   

  彭奕的五年规划翔实细致:一要服务于两国国家战略、服务南非经济社会发展;二要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满足快速增长的中文学习需求;三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开展培训;四要利用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推动高层次人文交流。

  未来五年,彭奕希望为南非培养出更多热爱中华文化、拥抱中国发展的人才,为促进中非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友好合作作出贡献。

  认真学习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后,格鲁吉亚中资企业商会秘书长于桦说——

   

  未来五年,于桦希望带领和依靠在格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保质保量完成在手项目合同,将两国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推上更高水平。(记者:章建华、倪瑞捷、蒋超、刘天、王慧慧、刘宗亚、赵文环、马意翀、荆晶、李铭;文字:郑昊宁;视频:吴宝澍;编辑:蒋国鹏、陈杉、王雅晨、马晓燕、金正、周啸天;摄影:鞠鹏、李学仁、王晔;视效:陈杉、郜婕;新华社国际部 出品)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