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布满弹孔的羊毛背心
新华社上海3月16日电 题:布满弹孔的羊毛背心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郭敬丹
看到90年前布满弹孔的毛衣,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看到这件毛背心,我仿佛看到了英烈们坚定无比的共产主义信念。国家今天的繁荣昌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展厅里,一位年轻的参观者说道。
这是一件色泽灰暗的羊毛背心,7处弹孔、斑驳的血迹触目惊心。它的主人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冯铿。
1931年2月7日,离农历春节只有10天。
深夜,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上,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身穿深色羊毛背心的冯铿和她的战友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在悲壮的《国际歌》和高亢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中先后倒下。冯铿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冯铿,原名冯岭梅,1907年生于广东潮州。眼见封建压迫民不聊生,爱好文学的她以笔为枪,投身革命洪流,为此还舍弃了自己原本诗情画意的名字。1929年5月,冯铿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她与50多名进步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正在秘密开会的冯铿等人被突然冲进来的上海租界巡捕带走,后被押至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最终英勇就义。
历史记录下这位年轻烈士对生活的眷恋——一包糖果、两听罐头,是她在艰苦条件下送给丈夫许峨的生日礼物,羊毛背心则是她在乘电车的间隙,一针一线为许峨编织的。尽管许峨十分喜欢,但他执意要冯铿自己穿上御寒。
1950年清明节,人们在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附近挖掘出烈士遗骸遗物,其中有一件尚未腐烂且留有弹孔的羊毛背心,一旁的许峨一眼认出,声音颤抖地说:“这就是她,这就是他们。”
如今,龙华烈士陵园内看守所旧址的墙壁上,还留有当年和冯铿一样被关押在这里的革命志士写下的诗篇:“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整理‘龙华二十四烈士’的史料时,我们感到,这些年轻的革命者都十分坚毅果敢地放弃了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他们真正是为了整个民族的未来,进行最强有力的抗争,直至牺牲生命。”上海市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邹强说。
2020年10月,当年枪杀“龙华二十四烈士”的刑场,成为“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一条“初心大道”将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与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连接起来,道路两侧是挺拔的楠木,它们质地坚韧、根深叶茂。
“我还想带我的孙儿再来走走,这条大道既是英烈的慷慨赴死之路,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重生之路。”上海市民李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