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干部状态新观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核心阅读
为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福建宁德从市县两级选派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下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推动更多资源、人才、政策向乡村聚集,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
这些天,几场绵绵春雨过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田中村寒意逼人。但看到村里拓宽路面、修筑护坡等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开展,扎在村里的乡村振兴指导员马忠盛心里很暖。
两年前,宁德市委政法委干部马忠盛离开机关,回到乡村重新“创业”。经过组织推荐、选派,马忠盛和其他27名处级以上干部,以乡村振兴指导员的身份来到各个乡村开展工作。两年内,宁德市从市县两级选派388名干部下沉一线,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谋规划、解难题、促发展。
画好一张图
“事能办好,靠的还是村里齐心协力”
地处闽东,靠山面海,曾经的田中村,因基础设施落后,年轻人不断外流。“要发展,还是得靠拉一把!”田中村党支部书记刘细汉感慨。
与此同时,马忠盛也在考虑,在机关工作很多年,想去乡村一线干事创业,哪里有合适的机会?
两年前,宁德市推出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按照“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双向选择、择优选派”的原则,号召有志于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干部,脱离原岗位但保留职级待遇,到乡村振兴试点村、产业薄弱村、革命老区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在那一次的“竞争上岗”中,全市共有800名干部报名参加,马忠盛便是其一。
当年10月,马忠盛就来到田中村。他与村干部一同走访村民,想看看大家伙想什么、村里发展缺什么。村民们反馈:“这几年,日子好过了,可是没个休闲的地方”“路还是不好走,多年没通好”……摸清基本情况后,马忠盛琢磨着:“田中村不算穷,也算不上富。村里是缺人、缺道路,但最缺的是一张规划图,有规划才有发展方向。建好基础设施、发展村里产业,才能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接下来,村里开了村民大会,村支部开了党员大会,把建议汇总、把需求找准,一本“村账”刻印到了马忠盛的心中。
带着这本账,马忠盛辗转多处,最终找到省级规划设计机构,拟定了田中村的发展规划。村里路、田间路、出村路都有了精细设计。
两年来,变化在点滴努力中发生了:一条绵延数公里的盘山行车道开建,环村水泥道路铺好,休闲广场、景观湖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地……看着设想变成现实,马忠盛很开心:“我虽是‘外援’,但村民不拿我当‘外人’。事能办好,靠的还是村里齐心协力。”
“我们选派一些经验丰富的干部去乡村,给村里发展做些实在的事。机关干部跟村里干部互相配合、相互学习,干部在乡村振兴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宁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学斌说。
做好一件事
“脑袋整天转来转去,想着如何发展产业”
谈起村里的产业发展,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却将其归功于“忙人陈姐”。
陈姐,名叫陈瑞萍,是宁德市财政局干部,两年前来到下岐村。下岐村是连家船民上岸安置点,村民出海捕捞可维持日常生活,增收致富却缺少相应的产业。
“脑袋整天转来转去,想着如何发展产业。”陈瑞萍回忆,“那段时间肩上担子很重。”没有项目、没有资金,陈瑞萍多方联系、勤跑腿多咨询。“我在财政局工作时,往往是审查项目、批准资金;到村子以后,变成了四处找项目、找资金。工作角色一下就转换了。”陈瑞萍笑着说。
在陈瑞萍的努力下,下岐村获得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项资金,相关建设开始提速:新建村民文化广场,办起了晚会;平整的条石连廊,连接起村落的四面八方……最让陈瑞萍自豪的,是村级塑胶渔排的建设——抗风浪、集约化,出租给村民,既为村民节约成本,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同样来自市财政局的干部杨世德这几年成了冰糖橙种植专家。刚到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二铺村时,杨世德挺失落:因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大片山地抛荒,增加了水土流失风险。没人气、有难题,怎么破解?
“种经济果树是一个好办法,能治理,还有效益。”杨世德提出想法。“没种过,能种好吗?”不少村民担心没有技术,迟迟不肯参与。杨世德不是农业专家,心里也有点打鼓。他便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对土地情况进行调研,选好品种、做好计划,手把手教大家伙种植。
有了技术保障,100多亩荒地陆续被开发利用,9000多株冰糖橙树在这里安家。历时两年,果树今年能挂果,预计每户村民将增收2万元以上。“要是老杨不来,我们哪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也没法落地实施。”二铺村党支部书记钟勇很感激。
当好指导员
明白“干什么”、知道“怎么干”
摊开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地图,宁德市林业局原局长卢秋思路清晰:“将来上金贝村依然要把畲族文化作为金字招牌,在民宿、文化设施上再发力,吸引更多游客。”
说话间,电话铃声响起,卢秋不得不中断。不一会儿,她带着笑容归来:“隔壁村问我,如何能争取到乡村振兴指导员到他们村!”这几天,卢秋常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
目前,宁德市在市级首批选派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选派工作,三批选派71名处级干部到村服务,推动317名县级乡村振兴指导员下沉乡村一线,做到306个产业薄弱村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全覆盖。
“选派干部精准化,一线考核也要动真格,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评制度,给‘指导员’精准定责,让他们明白‘干什么’、知道‘怎么干’。”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说。《宁德市乡村振兴指导员管理服务办法(试行)》明确,乡村振兴指导员要依靠村里干部群众,从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村、乡村治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在考评方面,宁德市将乡村振兴指导员管理、考核、服务全面划转到县乡,年度考核不合格,将被调整。
厘清责任,考核奖励也毫不含糊。宁德将“乡村振兴指导员”列入一线考察对象,建立了可量化、可考评的年度任务清单,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级晋升的重要指标。“在考核指挥棒的督促下,大家干劲更足了。”蕉城区城南镇岭头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市应急管理局干部周水生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