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四好公路”串联起民族文化瑰宝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乡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动脉。被誉为“天骄圣地”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建好、管好、护好、经营好农牧区公路为基础工程,大力助推乡村振兴,条条乡道、村道,呈现出一路坦途一路民族文化瑰宝的美丽景象。
出成吉思汗陵向西北,一条50多公里的二级公路通往苏泊罕大草原。这条公路被称为“非遗通道”,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家非遗嘎查就诞生在这里。
苏布尔嘎嘎查是内蒙古第一个非遗嘎查。48岁的图孟吉日嘎是非遗嘎查的第一批非遗文化户。他是蒙古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是一家蒙古包贸易公司的老板。
图孟吉日嘎的家就在公路边,2020年他在公路边竖起了大型广告牌“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保护活态传承”。
蒙古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智慧结晶,传统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3大部分组成,室内空气流通好,采光条件佳,具有冬暖夏凉、经久耐用、便于迁徙等优点。“身为传统蒙古包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我赶上了好时代,想不到我的木匠活能发家致富。”图孟吉日嘎说。
图孟吉日嘎开起了属于自己的万福蒙古包民族用品加工厂。凭借精湛的工艺设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他制作的蒙古包逐渐赢得广大客户青睐。这些年,图孟吉日嘎的蒙古包不仅卖到了内蒙古的其他盟市,还卖到了南方部分省市,甚至漂洋过海远销日本。这不只是一顶顶蒙古包,随之而传播的是独特的民族文化。
2020年,伊金霍洛旗决定在苏布尔嘎镇打造非遗项目集中连片的非遗嘎查,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图孟吉日嘎看到了发展新路子。“今年,我要新增蒙古袍缝制业务,再把蒙古包基地好好打造一番,办好牧家乐,多开发一些体验式的文化旅游项目。”谈起今后的发展,图孟吉日嘎信心满满。
从图孟吉日嘎的蒙古包群出来,向北两公里就来到了查干锡力度假村。这个度假村的老板是奶食品技艺传承人、49岁的牧民吉仁太。
吉仁太正在自己的度假村里整理着有关奶酒酿造、蒙古象棋、传统奶食品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器具,以备迎接第二天的研学团队。“我这里就是展示传统民族文化,通过亲手操作、亲自体验,让人们了解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吉仁太把非遗文化深契在每一道饮食中、每一个娱乐项目里,在吃喝玩乐中把游客带入民族文化的魅力中。目前,他的度假村已成为成都、西安等地学校的非遗研学基地。
再往北行,就到了苏泊罕大草原。这里有七旗会盟文化博物馆、七旗会盟大帐、草原吉祥步道、七旗会盟祭祀敖包以及鄂尔多斯婚礼实景演出、999座爱情玫瑰毡房等文旅项目。
景区策划人、鄂尔多斯学会秘书长、成吉思汗陵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杨勇告诉记者,景区以13世纪游牧草原文化为背景,以伊克昭盟352年的历史为记忆,形成会盟浩特区、游牧时代区、白塔祭祀区、那达慕娱乐区4大旅游区域。景区从2016年开始,每年有10万多游客进入。当地牧户现场表演非遗项目,带动大批牧民就业。截至目前,景区共计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总收入达1亿多元,游客接待量与景区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
伊金霍洛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慧介绍,这里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散落在草原深处、历史长河的民族民俗瑰宝,闪耀着炫目光芒,散发出浓厚乡土气息,凸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魅力。如何让静态文化“活”起来?农牧区的“四好公路”发挥了串联和拉动作用。目前,非遗嘎查以“非遗通道”为线,串联起25个非遗文化展示户。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对部分有基础的牧户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这样做既保持了原貌,又节省了投入。
伊金霍洛旗副旗长张勇说:“旗里始终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人口布局、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截至目前,全旗公路总里程4259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2299公里,所有镇通二级以上公路,全旗138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1公里,居内蒙古前列。”
记者了解到,伊金霍洛旗已经形成“农村客运+农村电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旗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客运汽车;健全了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牧区的绿色蔬菜及牛羊肉等优质地产农畜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依托“四好公路”,全旗美丽乡村精品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牧家乐示范村全部通达等级公路。以路串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非遗文化为旅游业增加“灵魂”,从而支撑起“非遗+产业”“研学游+景区游”的架构,大力推广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本地农家乐、牧家乐发展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6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