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聆听花开的声音
【沿着高速看中国】
开栏的话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近16万公里,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是国家快速发展的缩影,是建党百年中国巨大变化的历史见证。
光明日报今起推出《沿着高速看中国》专栏,记者以全国高速公路重点线路为经纬,在行进式采访中感受建党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讲述建党百年征程、改革开放进程、决胜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中各领域的成就故事,鲜活呈现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任鹏 刘岩 孟歆迪
4月的上海,春意扑面。置身于沪蓉高速的车流中,两旁的绿树飞快向后退去,路在前方尽情铺展。
这是一条当之无愧的“黄金大通道”。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经江苏、安徽,穿湖北、重庆,抵达四川。车流所到之处,连接起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三大经济圈,包括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这是一条历经磨砺、缀满“珍珠”的道路。上海、苏州、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江水奔腾,大道通衢,串起一座座活力之城。汗水洒下的地方,总有鲜花绽放。一张张忙碌的笑脸,是沿途最美的风景。
见到我们时,刘冬芳的眼角都是笑。刘冬芳是上海嘉定人,她工作的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是上海有名的“门户”。她告诉我们,G42沪蓉高速和G2京沪高速在上海段是并线的,原名沪宁高速,1993年1月开工建设,1996年9月竣工通车,是上海连接外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2006年底至2008年12月,原有的双向四车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实施了拓宽扩建,成为上海第一条拓宽改建的高速公路。作为西北方向进出上海的重要通道,这条高速公路连接着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在推动沿线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2年,刘冬芳到家门口的江桥收费站工作,一晃已在这里工作了19年。“19年间,我从一名收费员逐步成长为收费站站长,更亲身参与和见证了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刘冬芳记得,1996年京沪高速刚开通,那时日均出入口车流量1.1万辆,现在日均出入口最高流量达22万辆,是上海最繁忙的高速之一。江桥收费站的收费方式不断迭代,从最初的人工收发纸券,到机打发票,再到2002年上海市联网收费,2008年作为上海首批试点开通ETC车道。2020年更是全国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拆除并实现全国联网收费,“一脚油门到底”的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道路,将人与人、城与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城市注入了力与美。某种程度上,道路带来的出行方式改变,也给穿梭其间的人们带来了精神气质的变化。超越,不断向前,驶上高速公路的那一刻,心也跟着飞翔起来。
沿着沪蓉高速行驶,视线所及,新城在崛起。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正在火热推进中。规划中的嘉定新城,战略定位是发挥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2025年初步具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快五个新城建设,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功能聚集。在明确特色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聚焦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环境品质等关键领域集中发力、综合赋能,全面落实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新定位、新要求。
虹桥地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侧,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这里是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会展建筑——“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由此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
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江海通达的“大虹桥”,功能布局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展到杭州湾北岸,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长三角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比学赶超”,追求卓越,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站在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旧址,79岁的张奎鸿激动不已。1988年,他作为一名建设者见证中国高速公路事业在这里实现“零”的突破。当时,有反对者指出,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太高,我国汽车工业不发达,建设高速公路没有必要。如今,我国高速公路以占公路总里程3.1%的规模,承担了58.2%的公路货运量。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
超越自我,锐意进取,决战冲刺,从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工的那一刻,这股精神就已和这座城市同行。从这里出发,路还在向前,道路两旁,开满鲜花。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