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藏” | 西藏成为“诗和远方” 农牧民享受旅游业发展“红利”
新华社拉萨5月6日电(记者春拉、柳新勇)“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风光旖旎草色青青……”西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禀赋,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到西藏寻找“诗和远方”。西藏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享受到发展“红利”。
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相比,西藏一季度通过铁路、民航和自驾进藏的游客分别增长20%、28%和50%。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获悉,2020年西藏旅游业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12.5万人、25.9万人次;农牧民直接和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就业达8.6万人次。
4月的藏北那曲,依然雪花漫天飞舞。行驶在345国道那曲市聂荣县至尼玛乡路上,放眼望去,白茫茫的草原上,零星的牦牛游走觅食其间,一切都在期许春天的萌动。
聂荣县尼玛乡铜龙村,海拔约4700米,位于那曲市以北约30公里。笔直的主干道和两旁整齐的牧民安居房尽头,两座现代藏式风格的温泉大楼映入眼帘,楼前停靠的各类汽车,静静诉说这里别样的“繁华”。
这是尼玛乡铜龙村“一村一合”附属温泉旅游产业兴起后的景象。这个由原始地热小温泉,不断开发扩建的村集体经济,已经塑造了一批“村民游老板”。
尼玛乡乡长史宗斌说,玉泽温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温泉之一。目前铜龙村玉泽温泉合作组织服务项目包括大型泳池、温泉治疗房、餐饮、住宿、商店等内容。他说:“2020年,合作社收益达169万元,除去支出、预留发展资金,为全村参与合作社的75户、358人发放分红90万元,平均每户达1.2万元;发放劳务工资20万元。”
冒着阵阵热气的蓝色温泉池边,刚忙完场地清洁轮值工作的牧民吉达告诉记者:“除年底分红以外,我们村民还轮流在岗服务,每次值班一个月,收入500元,其余时间各自照常放牧、外出务工。生活好了,村里也热闹了。”
尼玛乡铜龙村“冰天雪地”里“热气腾腾”的村集体旅游产业,是西藏乡村旅游业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旅游业已拥有A级景区逾百处,各类旅游企业2747家;已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超过300个、特色旅游小镇26个、家庭旅馆达到2377家,全产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说:“十三五”期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763.26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2125.96亿元,是“十二五”同期的2.3倍和2.4倍,旅游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总收入中占比达33.3%;带动2.15万户、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8年西藏旅游全面拉开“冬游西藏”活动,实行景区门票全免、诸要素价格捆绑优惠等政策,有效破解了旅游“半年经济”瓶颈。同时,西藏通过“旅游+”“文化+”“互联网+”“红色+”等产品的创新升级,带火了一批如雪顿节、雅砻文化节、羌塘赛马节、珠峰旅游文化节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
在海拔较低的西藏东部,已是另一副春日景致。刚刚落下帷幕的林芝市桃花节吸引了超过52万人次的旅游者不远千里一睹藏东春色。期间,林芝市区及周边宾馆酒店、家庭旅馆均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景象。
林芝市索松村著名景点内,四川游客胡武手端相机,努力屏住呼吸,“咔嚓”——随着快门按下,他终于心满意足地“捕捉”到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南迦巴瓦峰。
“索松村山好、水好,不仅能看美丽的桃花,还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特别令人震撼。”胡武说。
林芝市索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虹云告诉记者:“我们村有128户、424人,因为村级旅游经济发展得好,目前村里没有外出务工人员,因为大家都投入到了家门口的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中。每年旺季,村里人手不够,还得到别村‘招兵买马’。”
索松村村民、36岁的央金笑着说:“桃花节期间,我们家每天平均有三四百元的收入。除了提供住宿,我们还顺带销售本地苹果、核桃、西红柿、黄瓜等绿色果蔬,每一天都很忙。”
数据显示,2020年5月开始,西藏旅游在全国旅游市场复苏中排名第一,率先在全国实现复苏与正增长。去年,西藏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61万人次,实现收入12.17亿元。
“我们这里海拔高,地理位置相对较偏,目前主要以本地游客为主。”史宗斌说,起于江苏省,途经安徽、甘肃、青海等省份至西藏的345国道很快就要修通了,“到那时我们村的旅游产业一定会更加红火。目前,我们计划打造涵盖温泉、帐篷林卡、赛马等一系列民俗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真正让村民念好‘游老板’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