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78亿!中国人口这些变化与你我有关
央视网消息:14.1178亿!这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出的最新全国总人口数,占到全球总人口的18%左右,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除了人口总量以外,我国在人口质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等多个方面,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作为14.1亿分之一,每一个变化都与你我有关。
从13亿到14亿!增速放缓 但仍保持平稳增长
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178亿人。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实现了从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5.38%,年均增长0.53%,略低于上一个十年0.57%的平均增长率。
有文化!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5.47%。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到2.67%。
性别结构改善 家庭规模继续缩小
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总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受此影响,家庭规模也呈现出新变化。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 宁吉喆: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少儿人口增加 老龄化程度加深
“一老一小”两个人群的数据与2010年相比,0到14岁上升了1.35个百分点,15到59岁下降了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则上升了5.44个百分点。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 宁吉喆: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反映了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发展的压力。
人口流动依然活跃 集聚效应显现
2020年,人户分离的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从地区分布看,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城镇化率提高
城镇人口比重持续攀升。早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5.8亿中国人中有5亿生活在农村,到2010年近一半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20年这一数据达到63.89%。
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已不再?人口老龄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人口增长放缓 是否意味人口零增长将提前到来?
针对人口增速放缓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等。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宁吉喆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再加上 “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政策实施,以及人口预期寿命持续提高,这些积极因素还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 宁吉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应对?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500万人,其中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超过1000万人。宁吉喆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 宁吉喆:人口老龄化促进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还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这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人口红利是否依然存在?
目前,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总的来看依然年富力强。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比十年前减少了4000多万人,但总量仍有8.8亿人,并且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 曾玉平: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近年来,面对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我国已经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8.70%,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与2016年出台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的判断完全一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许颖:十八大以后,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格局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人口作为发展非常基础性的因素,它也一直在变化,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安排或政策安排。
2019年,《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公布,从五大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大省山东建立政府政策扶持、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新机制,青岛市今年实现了全市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居民 王柏成:医护人员随叫随到,而且每个月定时来进行健康检查,非常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此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生活的农民工超过了4000万,这也带动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数量突破1亿2千万。今年国家加快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今在广州和佛山等地,外地户籍人口和本地户籍居民可以一样享受住房保障租赁补贴。
广东省佛山市新市民 鲁诗:感觉政府出台这些政策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一种接纳。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但与此同时,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使得人口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到2.67%,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几乎翻番增加,这都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段成荣:最重要的竞争力是来自哪?是来自人,来自人才,所以总书记讲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我们可以赢得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这些挑战。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新时代建功立业同样没你不行!从全国超过2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这些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当人口素质越来越高,中国高质量发展就越来越有底气,有年富力强的人口就有年富力强的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14亿多人口当中的一员,都是勇毅而笃行的奋斗者,激扬权利和尊严,激发斗志与创造力,在这个孕育无限可能的新时代,用双手书写出彩人生,用不懈的奋斗精神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