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中流击水 行稳致远开新局

2021-05-23 10:37: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图①:湖北省十堰市青山镇万家坪村村民在大棚内采摘香菇。

  周家山摄

  图②: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光电创新园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

  李 溪摄

  图③: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马蹄莲大楼。

  资料图片

  武汉光谷

  瞄准前沿技术 攀登创新高峰

  本报记者 范昊天

  走进位于湖北省武汉光谷(东湖高新区)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线缆产出线车间,只见工人们在机器上设置好长度、直径等具体参数,设备便自动开始加工相应产品。

  此前,我国在海洋网络通信技术上存在一些短板。2015年,烽火启动海洋通信产品产业化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海缆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年产海缆超过5000公里。

  去年5月,烽火开始承建智利卡雷拉将军湖水下通信网络项目,制定了海底光缆水下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填补了行业内96芯海缆长距离、大规模应用的空白。2020年,烽火新增牵头国际标准立项16项,为历年之最;年度专利申请540项,其中国际专利申请77项。

  “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在审批、税收、科研经费、人才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让企业能够专心做科研。”烽火通信线缆产出线副总裁钱峰告诉记者,公司近年来每年将收入的10%用于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去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公司研发投入仍达25.79亿元,同比增长10.55%。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激光设备生产基地。今年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明确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联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辐射带动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打造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

  当阳市玉泉村

  发展乡村旅游 日子更有奔头

  本报记者 田豆豆 本报通讯员 周燕琼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湖北省当阳市玉泉风景区游人如织。“请坐请坐,火锅炒菜都有!”离景区游客中心不到200米的新味农庄内,店主贾璇热情招呼客人入座,又匆匆赶到后厨掌勺。

  2013年之前,贾璇还在外打工,收入并不稳定,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双腿残疾,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玉泉村决定依托玉泉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首先,整合村民土地,新建玉泉花海景区。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村道两旁、庭前屋后打造青砖黛瓦的民居,刷黑柏油路面。

  看到家乡旅游业逐步升温,贾璇在2018年辞职回村,将自家农房改造后,办起了农家乐。“每天都要接待十几桌客人,月收入过万元不成问题!”贾璇说。这几年,玉泉村的农家乐由2家增加至32家,年均营业额超80万元。

  茶叶是玉泉村的另一张“名片”。近年来,玉泉村新建了茶园观景台和茶体验馆,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集茶叶采摘、炒茶、品茶、售茶于一体的生态绿色观光产业链,全村八成农户靠着种植茶叶增收致富。

  2018年,包括贾璇在内,玉泉村13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玉泉村人均纯收入已超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现在家家有营生,日子有奔头,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玉泉村党总支书记王文桥说。

  赤壁市羊楼司村

  壮大特色产业 带动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吴 君

  货车进出,机器轰鸣,工人忙个不停……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最南端的赵李桥镇羊楼司村一派繁忙。

  位于107国道旁的羊楼司村交通便利、竹木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发展竹木加工业。不过,由于发展无序,村里的竹木加工企业一直没有形成气候,甚至还经常互相抢订单。几年前,羊楼司村还是赤壁市23个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之一。

  2012年5月,赤壁市与湖南临湘市共同打造岳阳、九江、咸宁三市“小三角”先行示范区。羊楼司村的发展也迎来新局面:村民将闲置土地流转,打造竹木产业集中连片区;村里在两委班子中选出能人,成立羊楼司村竹木业加工协会,汇集竹木加工的产、供、销资源;为规范村里小企业发展,赤壁市林业局在羊楼司村专门设点办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靠着发展竹木产业,羊楼司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达到2.5万元。1000多名本村打工者回乡从事竹木加工,2016年整村实现脱贫。目前,羊楼司村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竹木加工企业有10家。“我们村竹木加工年产值超2亿元,户年均收入近30万元。”羊楼司村党委书记沈中秋说。

  “经过制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羊楼司村已经逐渐形成‘一轮明月’和‘满天繁星’的发展格局。”咸宁市委常委、赤壁市委书记盛文军说。

  湖北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

  立足传统优势 推进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强郁文

  走进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工厂,2万平方米的密闭车间内,除了自动化设备在来回运转,几乎看不到工人身影。

  “整个车间的洁净度可以和手术室媲美。”骆驼新能源电池公司总经理孙光忠说,电池被纳入大数据监控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智能化设备让生产更精细高效。这家公司位于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2016年,公司锂离子电池智能工厂一期投产,成为当时国内首家生产锂电池的全自动智能化工厂。

  近年来,襄阳依托汽车及零部件这一龙头支柱产业,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依托襄阳市高新区打造的湖北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着力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自贸片区的重点发展产业。“我们已经形成了电池、电控、电机等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链。”湖北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孔令波说。

  今年,湖北省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作为“两翼驱动”的重要支撑点,襄阳市提出,“十四五”期间,以汽车、装备等领域为突破口,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加强汽车产业配套协作。

  “目前,片区4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骨干企业拥有200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7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孔令波说,下一步,襄阳将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联动十堰、随州、神农架,提升“襄十随神”汽车工业走廊的产业竞争力,建设汉江流域区域性创新中心。

  十堰市张湾区

  守护一库净水 留下生态财富

  本报记者 吴 君 本报通讯员 段吉雄

  5月1日一大早,周玲就来到红卫河边,沿着河道往上游走。她边走边看,时不时还掏出笔记本记录河流的水质情况。

  红卫河是湖北省十堰市神定河的支流,流经张湾区两个街道办事处,最终汇入汉江,流入丹江口水库。作为张湾区区长、神定河河长,周玲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每个季度完成一次巡河任务。“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能造福百姓,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周玲说。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境内有大小河流2489条,其中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9条,5公里以上的有741条。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6条主要支流中,有12条在十堰境内。守护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是十堰生态环保的一道“必答题”。

  2012年,十堰市启动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官山河的综合治理,对80多条支沟、近千个排污口进行全流域治理,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对每一个排水口和跑冒滴漏污水点都进行了卫星定位,一旦发现河流污染隐患,河长要立刻督办解决。除了让各级干部担任河长、湖长,十堰市还招募了5000多名环保志愿者,开展民间巡河、环保科普等活动。

  2020年,十堰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以上。截至今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累计入渠水量38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7900多万人。

  战洪群英

  不惜一切代价 保障百姓安全

  本报记者 强郁文

  清明节,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的九八抗洪烈士陵园一片肃穆。烈士墓碑前,摆放着瞻仰者留下的鲜花。礼兵就位,奏唱国歌,敬献花篮……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官兵代表集体脱帽默哀,祭扫该旅在九八抗洪中牺牲的烈士杨德文和叶华林。

  默哀结束后,重舟五营教导员夏忠俊整了整衣装,给官兵讲起了九八抗洪的故事:1998年7月26日深夜,洪水把嘉鱼县合镇乡大堤冲开一道口子,一名村民被洪水卷走,五营闻讯后火速赶到,原十七连排长高文清跳入闸口,用双手一点一点刨出一条通往涵洞的入口。然后,他让战士用背包绳捆住自己的腿,3次爬涵洞将村民救出。

  “在九八抗洪的大堤上,我们旅牺牲的两位烈士入伍不到两年,杨德文年仅20岁,叶华林也才21岁。”夏忠俊继续说,那一年,全旅近300名官兵的家乡也受了灾,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回家,200多名官兵提前终止假期。

  最终,舟桥旅出动冲锋舟187条,抢救遇险群众6万余人,转移灾民7万余人,抢修大堤公路104公里,排除险情800多处,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旅”荣誉称号。

  2020年,长江出现险情,舟桥旅再次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夏忠俊说。

  版式设计:沈亦伶

责任编辑: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