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中国桥魂
在江苏镇江的润扬大桥公园内,坐落着茅以升纪念馆。馆内展出茅以升遗物、生平事迹照片资料等,默默讲述着他坚定爱国、努力奋斗的一生。
茅以升在看书。新华社发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生于1896年,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茅以升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1917年,茅以升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获硕士学位;此后,又获卡耐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谢绝了国外好几家公司的重金聘请,怀着“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志向,茅以升毅然回国。他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等。
回国后的茅以升目睹的是:中国的江河湖海上,都是外国人造的桥。20世纪30年代,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钱塘江大桥竣工不到三个月,杭州沦陷。为阻止日军进攻,茅以升亲手点燃了导火索,炸毁了这座饱含自己心血的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茅以升始终把入党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和追求,并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1987年10月,茅以升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已年逾九十,能为党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入党之殷切愿望与日俱增。”
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病逝。
2019年,茅以升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茅老是中国的桥魂,镇江的骄傲。”镇江市政协副主席朱开宝说,镇江始终把传承发扬茅以升的精神作为科技立市、产业强市的精神支撑与发展指引。随着润扬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一代又一代镇江人不畏艰难、开拓创新,朝着产业强市目标加速跑起来,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让茅老对家乡的殷切期望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