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77年前 毛泽东为何要求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

2021-06-27 10:06: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视频

  1944年是农历甲申年,52岁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潜心月余写就了一篇近两万字的史学论述《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依托大量史料,剖析了李自成如何因骄傲懈怠在短短40余天内便功败垂成。 

  3月19日,《甲申三百年祭》开始在重庆《新华日报》副刊上连续刊载。一石激起千层浪。文中的论述被国民党反动政府认定是在“影射当局”,马上组织专人撰写社论围攻责难;而身处延安土窑洞中的毛泽东却从中读出了另一番警示与深意。他要求《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要在《解放日报》上全文转载并印发单行本。随后,该文还作为整风文件印发全党学习,提醒党员干部“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离开西柏坡,启程迁往北平。出发前,毛泽东笑称这是“进京赶考”,他还特别补充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间为证,在“不当李自成”的这场考试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交出了一份为人称道的答卷。而来源于此的“赶考”精神,仍在时间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不因功绩而自满,不因安稳而松懈,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中央电视台 中央档案馆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刘晓婧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