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四川梓潼:“两弹城” 铸国魂

2021-07-18 17:39: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红色地名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坐落在四川梓潼县长卿山西麓的中国“两弹城”,是20世纪我国开展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即“九院”)的“大本营”,也是我国继青海海晏金银滩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

  四川梓潼县,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被誉为古蜀道上的一颗明珠。1964年,九院重新选址时相中了川北山区的这颗明珠。1965年9月,代号为902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梓潼正式开工修建,至1974年基本建成,前后施工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

  1969年9月开始,九院由青海向四川902基地搬迁。在群山环绕之中,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等科学家为首的两万余名“两弹人”,白天挑砖抬瓦搞基地建设,夜晚挑灯夜战学理论学专业。没有节日,也没有星期天,研究室的灯光常常从黄昏亮至天明。为了一个个关键技术,他们需要在简易手摇计算器上计算成千上万遍。

  至1992年迁去绵阳,科研人员在梓潼“两弹城”的23年中,先后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内容,其中包括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中子弹试验等,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爱萍、李觉等将军也曾于此留下足迹。这期间,科研人员们克服多种困难和干扰,围绕科研生产中心,通力协作,集智攻关,进一步孕育和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我国核武器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里程碑式的标识意义。

  2019年4月,反映“两弹一星”元勋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的话剧《国魂》在中央党校上演。话剧讲述了“两弹一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奇迹,诠释了“两弹一星”元勋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如今,“两弹城”已经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基地。目前,这里仍完整保留着大礼堂、办公楼、情报中心、将军楼、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等167栋20世纪60年代建筑以及战备防空洞、国魂碑林等纪念实物。

  自2006年起,梓潼县着手开展保护性维修,致力于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红色资源。梓潼县先后恢复设立了“邓稼先旧居”“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挂牌成立了“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并积极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活动,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高社会影响力作出了积极努力。2018年,“两弹城”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工业遗址”和“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两弹城”院内七栋专家宿舍旧址(不含原院部办公楼)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前,梓潼依托“两弹城”,正大力实施“文旅兴县”工程,“两弹一星”红色旅游研学营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航天科技馆、三线建设博物馆项目也正式启动,“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办学成效显著,被中组部列为“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8日 10版)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