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改革开放,关键抉择

2021-08-12 21:31:00 来源:中国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视频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此后4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

  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正值大旱。

  为了填饱肚子,村里的生产队队长严俊昌召集了18户户主围坐在煤油灯前,秘密商讨分田单干。

  在一张皱巴巴的字据上,18位农民按下了充满悲壮意味的鲜红手印。

  这份“生死契约”内容非常简单:“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由于当时气氛紧张,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死契约”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有错别字。

  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竟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

  不久,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在全国拉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开。

  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中国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1965年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41倍,到1978年,美国人均GDP(9687美元)达到了中国(127美元)的76倍,并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欧洲国家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网,而中国连一条高速公路也没有;在法国,马赛的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仅用7000名左右的工人,对比之下武汉钢铁生产230万吨需要近67000名工人。

  中西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面对这种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考察调研、商讨后,中共中央决定打开国门搞建设。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5月,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又陆续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分两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并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但就在国家发展的紧要关头,一些人却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动摇。

  这样一种认识,严重妨碍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严厉批评,更是让人担忧有走回头路的危险。

  在此关键时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强调基本路线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正是在于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