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十三五”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光明网讯(记者 孔繁鑫)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在国务院新闻办于8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及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质量成色。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徐想 摄
黄润秋介绍,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87%,比2015年增长5.8个百分点,超过“十三五”目标2.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8.8%,超过“十三五”目标10.8个百分点。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2020年的83.4%,超过“十三五”目标13.4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至2020年的0.6%,超过“十三五”目标4.4个百分点。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实现了“十三五”目标。在生态环境状况方面,我国森林覆盖率于2020年达到23.04%,自然保护区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在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方面,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8%,同样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黄润秋认为,该项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具体而言,在我国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基础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于2018年启动。在蓝天保卫战方面,生态环境部大力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改造9.5亿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500余万户冬季清洁取暖的散煤替代。在碧水保卫战方面,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8.2%,并完成了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整改及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各1万余个。在净土保卫战方面,生态环境部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并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自2014年修订《环境保护法》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25部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得到制修订,包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固废法、环评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近期出台的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条例等。生态环境部陆续出台数十项创新的制度及改革方案,包括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并基本实现全国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一套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尤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项制度的改革,成为我们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利剑’。”黄润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