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盐城:红色记忆与绿色梦想

2021-08-22 14:36: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即使之前从未到过这座城市,只消花上一两天时间,你很快就能领略到它与众不同的气质。蓝天下,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着前蹄高扬的战马昂首东望……这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被这里的人亲切地称为“大铜马”。这座位于盐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唤起了一代代盐城人对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

  位于江苏北部的盐城,是一座与新四军有着深厚渊源的英雄之城。1941年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据统计,新四军在盐城进行了4700余次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盐城籍革命烈士就有13000多人。

  “盐城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韧劲,一种吃苦精神,为了理想而矢志不渝、不怕牺牲。”从上海来到盐城采风的文化学者韩可胜这样解读。

  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已成为盐城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座遍布红色记忆的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地、抗大五分校旧址、华中鲁艺烈士陵园、乔冠华故居……目前,盐城共有红色遗存遗址248处,以烈士命名的镇村有128个。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告诉记者,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条“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和20个“永远跟党走”红色文化研学项目,其中第1条和第18条线路是到盐城寻访“铁军精神”、感受老区新貌。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省文旅厅推荐的两条红色旅游线路的第一站,该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新四军全史馆。在纪念馆中,有一块“宋公纪功碑”,碑文571字,立于1941年,它铭刻了一段盐城人民的深情回忆。当年,盐城沿海一带饱受海啸之苦。1940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首任县长、共产党员宋乃德把修筑海堤作为头等大事。在新四军的全力支持下,修堤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可就在工程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指挥、八滩区区长、24岁的共产党员陈振东被敌人绑架,并残忍杀害。人们将烈士陈振东牺牲的地方改名为振东村,永远铭记这位“大海的儿子”。

  就在陈振东牺牲的第二天,历经坎坷的海堤终于全线竣工,大堤全长90华里。海啸再次翻腾而至,但新海堤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岿然不动。沿海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一致提议将大堤定名为“宋公堤”,并专门刻立这座“宋公纪功碑”。

  “宋公堤”已成为盐城著名的红色地标,而共产党、新四军一心为民的情怀,历尽千难万险修筑海堤的这段历史,已成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重要标识。80年斗转星移,宋公堤守护的这片海岸,不仅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还获批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成为国家经济战略布局上的黄金节点。

  80年的红色基因浸润,“铁军精神”早已根植于盐城大地,流淌在盐城人民的血液里。黄海林场第一批18位拓荒者,住茅屋,喝沟水、吃糙米,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将盐碱滩改造为绿森林;丹顶鹤女孩徐秀娟“走过这片芦苇坡”、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大天鹅不幸溺水牺牲,将生命定格在23岁;97人(组)“中国好人”表现出的爱、敬、诚、善,彰显了英雄之城的精神底色。

  盛夏季节的黄海湿地,群鸟高飞,麋鹿奔腾,色彩斑斓,生机勃发。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5年来,正是黄海林场一代代林工不畏艰难,将荒滩点化成绿洲,才有了黄海湿地的成功申遗。

  2019年,盐城市规划并启动建设旅游公路1号线主题公路,打造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交通生态廊道。1号线利用海堤公路布线,起于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途经6个县(市、区),串联黄海森林公园、中华麋鹿园、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等景点,全长311公里,总投资5.7亿元。

  6月,上海的诗人、作家们来到东台黄海森林公园,尽情抒写这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见的未被污染的海滨胜地”之美——“这片瞭望台上,凭借高倍望远镜能看到更远的滩涂上水草葳蕤,能看到脸长得像琵琶的黑脸琵鹭,它们正优雅地迈着大长腿踱步。对栖息地和食物有严格要求的它们,显然找到了满意的家。”

  如今的黄海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85%,水杉林面积占35%,银杏大道成为“网红打卡地”。长三角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感受深深呼吸负氧离子的舒畅。以新四军“铁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铸就的城市精神底色,正成为盐城在现代化征程中最宝贵的精神动力,红绿交相辉映,成就了这座英雄之城的绿色梦想。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2日 10版)

责任编辑:王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