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承德,这四句话启迪人心
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行程涉及国有林场、文保单位、农村社区等。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等发表重要讲话。许多话语,启迪人心。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习近平此行的第一站,是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近60年来,这个林场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
在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习近平看望驻守望海楼13年的护林员刘军、王娟夫妇。在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尚海纪念林,他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说,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荒原变林海,谈何容易!依靠艰苦奋斗,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
△塞罕坝上天气晴好,无数风机在风中转动。(总台记者郭永良拍摄)
在山西右玉县,一任接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去年5月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再提“右玉精神”。
在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沙逼人退,转变为人进沙退。习近平在这个林场考察时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共产党员石光银带领群众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今年七一前夕,习近平向这位治沙英雄颁授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防火瞭望员于成,自2001年起就在塞罕坝蔡木山值守,白天每隔15分钟瞭望、记录并报告一次。(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这次在塞罕坝考察,总书记对林场职工代表说,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正如总书记所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
△塞罕坝上的华北落叶松,树龄多有30年,高达十余米。(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承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走进村山谷市集、卫生室,了解产业振兴、改善村民医疗卫生条件等情况。
在村民霍金家里,总书记说,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总书记早有思考和谋划。
△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总台记者祁雅斌拍摄)
2013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年多后,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大贵口村卫生室(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不掉队,赶上来”,看似简单的六个字,折射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宗旨。
“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这次在河北承德,总书记专程赴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研。
透过考察行程,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联。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这次总书记在滨河社区就关注了适老化改造等项目。
△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针对不同老人、不同服务项目,进行资料记录和归类。(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滨河社区对部分家居用品进行适老化改造,使之符合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行动特点。这是壁挂式沐浴器。(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值得关注的是,总书记在这次考察时强调,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在滨河社区,有一所“时间银行”,老年人可担任志愿者,“今天为别人服务,明天享受免费服务”。
总书记曾经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在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书记强调,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
△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提供助洁、助餐等服务。(总台央视记者程铖、张宇拍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全社会都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我们就能更好应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潮”。
“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
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考察了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在承德博物馆,总书记重点参观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他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今年是建党百年。回望历史,更可坚信这样的判断: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承德博物馆内,“木兰秋狝”主题雕塑。(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承德博物馆展出的《万树园赐宴图》。避暑山庄万树园内有28座蒙古包,乾隆皇帝曾在这里接见蒙古土尔扈特部渥巴锡汗、六世班禅。(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中,都重点关注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
2月,在贵州,总书记指出,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6月,在青海,总书记强调,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7月,在西藏,总书记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承德,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承德避暑山庄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此行最后一个考察点——高新区滨河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和睦共生。他说,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 联播+|九个关键词读懂习近平总书记承德之行2021-08-26
- 时政现场评丨从承德之行 体会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关切与推动2021-08-26
- 时政微纪录丨人间重晚晴——总书记牵挂的养老事2021-08-27
- “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承德纪实2021-08-27
-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建豪华私人会所 入会费20万2011-05-19
- 第一观察 | 读懂习近平承德之行的历史启示2021-08-29
- 时政现场说丨遇见山庄 感受民族文化自信2021-08-25
- 时政VR丨跟着总书记走进承德避暑山庄2021-08-25
- 【央视快评】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2021-08-26
- 时政现场说丨总书记和我们谋产业发展 话乡村振兴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