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实调查】“双减”落地,各地如何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按照“双减”时间表,1年内,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要有效减轻;3年内,要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内的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细则,迈出了第一步。中国之声系列报道《“双减”政策落实调查》今天推出第三篇:“双减”落地,各地如何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与往年不同,今年秋季开学,北京的中小学校不仅迎新生,有些学校还会迎来“新”老师。北京市汇文中学英语老师罗锦虹从这个学期开始轮岗到了汇文中学的永外校区。罗锦虹说:“说实话这是一次挑战。以前我是教高中的,现在去教初中,学生年龄上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还包括作业布置。”
按照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的通知,新的学期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新的学年,东城区将有超过2000名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罗锦虹老师是其中之一。对于交流学校的家长来说,好老师的到来,是个好消息,但是好老师们能待多久以及能带动学校产生哪些变化?家长们心里有些没底。
学生家长1:如果是短期比如说两年,这样能起到多大的效果?会不会大家把这两三年熬过去,然后各种改革措施也到不了位。
学生家长2:肯定是关心这个老师怎么样,他从哪个学校转过来的,我的孩子怎么来适应他,他能不能适应这个学校等。
教师流动,核心就是为了打破目前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减少家长在择校上的焦虑。其实,早在2006年就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今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也都提出要实施教师轮岗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师流动已经不是新鲜事,要想提高新一轮教师轮岗的效果,最关键的是轮岗教师和学校的相互了解。储朝晖说:“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不要把轮岗当成是教师从一个学校安排到另外一个学校,它还是要有一些配套的措施。教师轮岗的时候,要了解新学校的情况,他的学生,他的需求,他的问题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双向选择。而不是稀里糊涂的、盲目的、不问效率的、不问效果的去轮岗。”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为了鼓励轮岗教师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会在教师的绩效考评、评优工资等方面给予保障和倾斜。“我们不仅仅是按照他的职称高低或者是荣誉高低来流转,而是根据流转的位置需求,比如说这一次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关注学科组、年级组层面上怎么发挥作用,所以在人员流转挑选的过程当中,既有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也有适合于做课后服务,适合于做作业研究和考试评价研究的不同岗位老师,所以是因岗、因需来决定调动的比例。”李奕说。
教育要均衡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把教育高地的水平拉低,而是要构建均衡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上海市提出,在全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要向课堂要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增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说,学校也在做提质增效的准备,“我认为,减轻作业负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效率,以提高作业的质,来减轻学生的量。例如,跨学科的作业、实践性的作业、研究性的作业,这就是我们的短板。”
除了校内发力,北京、广州、浙江等地都明确,校外也要从严,严格规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从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面强化校外培训监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认为,在“双减”政策落实中,扭正家长“非补课不学习”的观点,也是“双减”成功的关键。“家长的观念能不能真正转变,最后也关系到‘双减’的成效能不能够全面达到,所以这里面需要做很多艰难的工作。当前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管住两端,一个就是机构违规行为肯定要加强检查;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各方面加强家长自身转变观念、更新育人理念。所以不仅教育部门有责任,社会的其他组织要共同努力,才能够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让这些行为朝更加理性方向发展。”董圣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