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告别西安 相约粤港澳,不见不散
光明日报十四运报道组
熊熊燃烧了13天的全运会圣火,今晚在古城西安的夜空中缓缓熄灭。作为首次在西部地区举办的全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以澎湃的活力、鲜明的特色,以及三秦大地人民特有的质朴和热情,为这个拥有62年历史的经典赛事续写了精彩篇章,给国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人员参与度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全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们追求奥林匹克梦想,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格言的最佳舞台,也是带动全民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良好契机。共有12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第十四届全运会,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举办的首个国内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同时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举办的规格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呈现精彩赛事,成为组织者的重要课题。经过13天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十四运会不仅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开辟了许多办赛新模式。
十四运会恰逢陕西雨季,这也为全运会增添了不同的风采。在雨中,我们看到了曲棍球与足球的别样水花印记,看到了马拉松选手的雨中“跑酷”,看到了陕西人民对全运会的饱满热情。
赛场上,我们见证着新项目的崛起,见证着乒乓球、游泳、跳水等项目的精彩角逐,见证着运动健儿不断突破自我、刷新成绩的激动时刻。
始于十三运会的群众比赛活动本届增加59个小项,总数达到185个,并把部分群众比赛活动的决赛放在开幕式后举办,进一步扩大群众比赛活动在全运会体系中的影响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热情。
每一次突破都孕育着新生与成长,蕴藏着未来与希望。全运会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舞台与支撑,而且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有力平台,为我国早日建成体育强国提供强劲支撑,将使中国体育的筋骨更加强健、中华民族的神采更加飞扬。
今夜,随着全运会旗交到粤港澳地区代表的手中,全运会将进入“粤港澳时间”——这将是新中国历史上,全运会首次由三地区联合承办。粤港澳地区本就有着体育交流的传统,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必将带动粤港澳体育专业水平更上新台阶,也将有利于三地民众拥抱健康生活。
9月27日,全运会闭幕式交接会旗仪式。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粤港澳携手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西汉时期,张骞自长安出发向西而去,“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伟大的丝绸之路就此开启。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虽已远去,但中欧班列“长安号”却日渐火爆。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虽然全运圣火暂时熄灭,但拼搏永不谢幕,奋斗仍在征途。让我们背起行囊,向四年后的十五运会进发,在粤港澳大湾区书写新的拼搏篇章,刷新人生新的成绩。
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体育代表团代团长郑景亮在十四运会期间向全国运动健儿发出的邀请:“2025年,欢迎来大湾区参赛。我们会展现一届精彩的全运会。”
今夜,我们告别西安。此刻,我们相约粤港澳。2025,我们不见不散!
(光明日报西安9月27日电 光明日报十四运报道组:记者 王东、郭红松、黄小异、陈城、陈芃朴,见习记者 李洁,光明网记者 范瑾、刘希尧)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8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