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芬芳四溢——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草原
央视网消息(记者 彭俊 王静远 邢明):近日,“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在内蒙古举行。本次网络主题活动聚焦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讲述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各族干部群众用爱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上绚丽绽放,芬芳四溢。
守望相助,打造民族团结亮丽风景线。敖德巴拉是一名孤儿,3个月大就来到了草原,成为被鄂温克族牧民呵护的女儿。被草原哺育长大的敖德巴拉也把自己奉献给草原,以报答养育之恩,她曾多次荣获先进模范荣誉称号,并获得了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花拉也是一名“国家的孩子”,她的草原父母教会她制作传统民族服饰,让她受益终身。草原成为花拉永远的根,她永远感恩她的草原父母……接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背后,是“草原父母”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他们用大爱无疆书写了一个个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动人故事。一枚回到草原的金牌,同样见证了来自天津的蔡乐铭和草原跤王呼和勒跨越时空的友谊。如今,蔡乐铭和小他40岁的呼和勒的曾孙乃日勒成了忘年交,团结情谊有了延续。各民族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草原成为民族团结的亮丽风景线。
推进乡村振兴,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周海燕是乌兰浩特市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义勒力特镇致富带头人。经过10多年努力,合作社不仅让“孔雀东北飞”,还使“孔雀东北生”,把义勒力特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基地变成了美丽的孔雀养殖基地、产业游园。创业成功后,她不忘当地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通过加盟与手工艺制作两种方式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看到乡亲们的笑脸,周海燕心里特别踏实,这也是她最大的幸福。白狼林俗树皮画是以白桦树树皮为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它是以中国山水画、界画构图再经精雕细刻后产生的艺术品。树皮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被传承下来的同时,也帮助了当地村民增收。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根基”,要在乡村振兴上下好“一盘棋”,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携手保护草原,建设民族团结美丽家园。呼伦贝尔七仙湖碧波荡漾,良好的生态吸引了成群的野鸭来此栖息。牧云山顶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阿尔山嘎查。登上牧云山顶,抬头是云朵,好似伸手就能触摸到;低头是莫日格勒河景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向天边的草原无限延伸,被老舍先生赞为“天下第一曲河”。草原上处处散发着生机和活力,牛羊成群如跳跃的音符,奏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乐章。生态是草原的生命线。近年来,内蒙古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原“带薪休假”,打造北疆绿色长城,建设民族团结美丽家园。
创新形式,用党史教育凝聚民族团结合力。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迎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在演出的过程中,乌兰牧骑队员用文艺的方式传播党史知识,与群众的热烈互动,效果特别好,也更好发挥了乌兰牧骑的作用。退休教师乌日嘎是“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为当地农牧民开办免费的剪纸培训,在丰富了当地农牧民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教大家创作“党旗在心中”“军民鱼水情”“守望相助”等红色剪纸作品,将非遗剪纸艺术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传承红色剪纸文化。 布仁巴雅尔是传统蒙古包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设计制作的代表56个民族心向党的民族团结包,成为鲜活的党史课堂。不断创新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凝聚起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