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度关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①)

2021-10-12 13:03: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积极推进校企精准对接。上图为会昌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们在学习工业机器人编程。

  朱海鹏摄

  版式设计:蔡华伟、汪哲平

  数据来源:中组部、人社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系列报道,将聚焦各地在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敬请关注。

  ——编 者

  两次踏足中新广州知识城,高嵩的心境天壤之别。

  第一次是10年前,除了光秃秃一座山,别无所有。高嵩当时心想:“什么人会愿意来这里工作生活?”

  第二次是去年8月,高嵩作为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埔院区负责人,与实验室一道进驻知识城,当年成功引进4名国家级人才。

  高嵩的“小欢喜”,乘的是广州人才工作的“大东风”。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强生态……广州近年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广州城市发展引来源头活水,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广州倍感振奋。“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大局,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更多广州力量。”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硕辅说。

  以改革红利催化人才红利

  若不是广州市率先推动用人单位职称自主评审改革,广汽集团的韩丽很难想象,自己能顺利评上汽车项目管理专业工程师。

  2010年研究生毕业至今,韩丽一直从事工程咨询、汽车行业规划和汽车产业园区规划等工程类工作,也一直想申报工程师职称,但由于并非毕业于工程相关专业,不符合申报标准。直到2018年,公司通知可开展工程系列汽车工程专业职称自主评审,且评审标准主要看工作实绩等实际产出成果。2020年,经过充分准备的韩丽提交申请,顺利通过了评审,圆了一个非工程专业出身人的“工程师之梦”。

  为解决传统职称评审流程较长、程序繁杂,且多取决于学历高低、发表论文数量等单一化、公式化评判标尺的痛点,广州推动向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单位下放评审权限,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实行符合科研创新、企业发展的业内评价,优化选才引才生态。目前,广州汽车集团、广州建筑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州港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中,已有3613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单位自主评审,获得了正高级或副高级职称。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上一直敢为人先。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以改革红利催化人才红利?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廉奕提出:“聚焦人才引进、培养、流动、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和成果转化收益权;坚决破除‘四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改革东风绿了湾区热土,引得良禽择木而栖。如今,广州全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资源总量约510万人,人才保持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

  用干事创业成就人才发展

  9月13日,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广州第十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禾信仪器是专注高端质谱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超过800人的人才队伍。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重大平台载体是吸引和涵养人才的最佳沃土,近些年来,广州不断探索人才发展和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围绕“高精尖缺”人才扎实干事创业的平台。

  突出产业导向集聚人才,广州实施“羊城创新创业产业领军人才计划”,通过股权资助、经费奖励、薪酬补贴等方式给予靶向支持。目前,已累计遴选领军团队80个、领军人才和杰出产业人才250人、产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近8000人。

  通过产业创新平台给人才“压担子”,通过成果转化平台让人才“收果子”,广州依托黄埔生物岛、天河人才港等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团队、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团队等一大批领军人才团队迅速发展,印刷OLED显示技术、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等创新技术实现突破。

  今年5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文件,在广州市南沙区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当前,南沙正重点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等高校建设,加快吸引和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学者、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鼓励南沙积极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靠优质服务强化人才黏性

  推出人才住房,建立人才子女幼儿园,创新提出给予人才及其配偶父母商业医疗保险补贴、重点项目带头人免费高端体检……在广州,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在一项项政策实施中不断增强。

  2019年,广州出台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将完善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引导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全市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形成了一支“服务人才的人才”的庞大队伍。今年8月18日,广州人才集团揭牌成立,在人才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方面探索改革新路,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的能级。

  记者从广州市人才办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广州市委组织部通过牵头开展全市人才数据摸查和人才问卷调查12次,主动电话、短信问需1000余次,深入实地开展实地调研30次,广州累计梳理出25项人才需求事项清单,如针对新引进人才住房保障问题,协同住建部门筹集人才公寓超过2.5万套。

  当前,广州正规划建设一批“类海外”国际人才社区,营造国际一流的“营智环境”。南沙设立全国首个“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将涉及户政、通关等12个部门的93项人才服务事项整合到一个平台集中办理,累计办理各项人才业务2.5万件;设立首个“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为各类人才在南沙创新、创业、生活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实施“南沙人才卡”服务保障措施,累计发放12344张,为持卡人提供包括医疗、教育、消费等14类29项个性化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