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时政新闻眼丨一次特殊的视频会晤,习近平为“老朋友”谈起这句中国名言

2021-10-14 16:46:00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深情一幕。

  10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会晤。过去十多年来,这两位分别掌舵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的领导人,曾经几十次面对面交流或者隔空通话,而这一次的会晤,注定是特别的。

  上个月底,德国举行联邦议院选举。已经执政16年的默克尔没有参选,媒体评论说,德国即将进入“后默克尔时代”。

  这一见,山高水长。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同德国总理举行视频会晤

  相知

  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回忆起,是在2009年访问德国期间同默克尔结识。

  默克尔,2005年11月出任德国第一位女总理,时年51岁的她成为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12年前,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应默克尔邀请,首次踏访德国。这次访问的时机,颇有匠心。当时,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刚刚在大选中获胜,她随后首次连任德国总理。

  2009年10月12日,习近平与默克尔首次举行了会谈。他首先表达了对胜选的祝贺,并谈到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此前一天,10月11日,正是中德建交37周年纪念日。

  第二天,10月13日,默克尔专程陪同习近平出席了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

  

  中国是2009年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这是场外巨大的宣传柱。(资料图)

  

  △主宾国主题馆内,十厘米见方的活字被排列在中央。(资料图)

  也许是机缘巧合,12年后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与担任总理16年、即将在第四个任期上卸任的默克尔举行视频会晤。

  习主席说,中国人重情重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

  默克尔总理回应说,我对我们十多年来的每次交往都记忆犹新。

  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谈起孟子的名句——“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他说,这句话,既是对我们多年深入交往的很好诠释,也是过去16年来中德关系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同默克尔视频会晤:中国人重情重义 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

  因为难在相隔,所以贵在相知。

  默克尔是一位物理学博士。2013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习近平在会见默克尔时说,总理女士是物理学博士,我由“牛顿力学三定律”联想到如何更好推动中德关系发展:一是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二是通过深化务实合作提升中德关系的“加速度”,三是减少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

  

  2021年10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视频会晤现场的中德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尊重

  作为欧洲“发动机”和“稳定锚”的领导者,默克尔愿意了解中国,也在努力读懂中国。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访问德国。他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说,“友谊建立在尊重、信任、包容基础上,国家交往亦是如此。当前,全面深化中德关系,缺的不是利益契合和共同目标,而是勇气、胸襟、视野。”

  默克尔对此深表认同。她在同习主席会谈时说,德方理解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的各种挑战,“认识中国不能套用德国的标准”。

  

  2017年7月,习主席再次访问德国,默克尔在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思考问题,这是中国的伟大传统。”她还多次表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它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2006年5月,默克尔首次访华,在上海参观并乘坐磁浮列车前往机场。当时磁浮技术是中德技术合作的新领域。(图/视觉中国)

  尊重,一直是中德交往的关键词。

  2014年3月访问德国时,习近平主席归纳了中德关系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三点原因,排在第一的是,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始终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是关键。

  一个多月前,今年9月10日晚,习近平在同默克尔通话时说,中德关系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注重合作共赢,推动优势互补。

  共赢

  近年来,中德领导人保持了高频次的互动交流,这一现象在国际政坛并不多见。

  有一组数字: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16年以来,先后12次访问中国。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与默克尔先后6次通电话。去年以来,两位领导人先后4次共同出席中德欧、中法德、中德法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或视频峰会。

  习主席评价,这种频密高效交流“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德国北部的汉堡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图/视觉中国)

  上次通电话,默克尔表示,近年来德中、欧中关系发展有很多值得总结之处。

  这次视频会晤,习主席总结出了一条鲜明经验——

  中德本着互利合作精神,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实现了共赢。这证明,国与国之间完全可以避免零和博弈,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中德关系应该牢牢把握的主基调。

  德国是一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互补,中国速度与德国质量联手,这种共赢不仅推动了中德两国的自身发展,也为世界经济作出了极大贡献。

  

  △2021年9月28日,中欧班列“上海号”成功首发,目的地是德国汉堡。该趟班列主要装载服装鞋帽、玻璃器皿、汽车配件、精密仪器等外贸货物。(图/视觉中国)

  默克尔深知,不仅德国在经济领域需要与中国合作,而且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单边主义等全球挑战时,德国、欧盟和整个国际社会也都需要与中国合作。

  习近平强调,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这应当是双方下阶段推进两国关系共同努力的方向。

  方向

  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领头羊”和“稳定器”的作用。

  10月13日,在与默克尔总理的视频会晤中,习主席指出,双方应该从更广阔维度看待中欧关系,客观全面地相互认知,理性平和、建设性地处理差异分歧。希望欧方坚持独立自主,真正维护欧盟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团结,共同致力于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世纪难题。

  要坚持独立自主,不要被带偏了节奏,这是对于欧洲未来发展的箴言。

  

  △2014年7月,默克尔总理曾专程到访四川成都。这是她正在观摩大厨做宫保鸡丁,对川菜表现出巨大热情。(资料图)

  今年4月7日,习主席在应约同默克尔总理通电话时说,中国发展对欧盟是机遇,希望欧盟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

  三个月后,习主席在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再次强调,希望欧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真正体现战略自主。

  在10月13日的视频会晤中,默克尔重申,我一贯主张,欧盟应独立自主地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2021年9月6日,德国慕尼黑,“中国制造”新能源概念车型亮相首届慕尼黑车展。(图/视觉中国)

  汽车,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德合作的重要领域。

  习近平主席在与默克尔总理会谈时曾以汽车为喻:发展中德关系,好比驾驶一辆汽车,必须看得远,才能安全和顺利。只要我们双方充实燃料,握好方向盘,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又开得稳,驶向光明的未来。

  明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在这次特殊的视频会晤中,习主席说,双方关系发展何去何从,保持正确方向至关重要。

  

  △2021年9月3日,以“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17届柏林灯光节开幕,约70处地标建筑被光影点亮。这是柏林夏洛滕堡宫。(图/视觉中国)

  两年多前,在一个主场外交活动现场,习主席曾经这样感言:“在当今世界行走,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各国领导人,我们没有退却的理由,只有前进的选项。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愿我们都能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这是大国领袖的胸怀与担当。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回忆默克尔对华交往:能感觉到你对中国的兴趣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