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丨读懂习主席在联合国讲坛强调“共同”与“不同”的辩证法
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约20分钟的讲话,“共同”一词出现了24次。
“共同”,不仅是讲话的高频词,更是讲话的“纲”和“魂”——
这五个“共同”,为联合国各会员国在新形势下共促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共建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
回顾习主席近年来在联合国讲坛的一系列讲话,“共同”一词贯穿始终——
10多天前,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倡导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上个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在2015年的第七十届、2020年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主席都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何在联合国场合反复强调“共同”?
环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面对起伏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人类迫切需要共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人们都记得,从2015年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到2017年的日内瓦万国宫,习主席在联合国舞台上系统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积极响应。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转化为各国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行动。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然而,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中,个别大国仍然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信奉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以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心态在国际规则面前讲求“例外”……凡此种种,都对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有百害而无一益。
作为由193个会员国组成的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国际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和而不同”中通过充分协商寻求“共同”,团结应对各种挑战,是联合国建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存在的重要意义。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193个会员国,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分歧。如何才能在“不同”中求得“共同”的力量?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这次讲话中,习主席着重就“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进一步阐释,为各国超越矛盾和纷争、寻求“共同”明晰原则和路径,给人以深刻启示——
何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天下大同”,是中国人的追求和理想;“和而不同”,是中国人的智慧与胸怀。习主席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着“不同”与“大同”的辩证统一,在这个动荡变革的世界,为人类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了思想指引。
习主席在讲话中再次强调“真正的多边主义”。国际上的事应由大家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大家共同制定、共同遵守——这是真正的多边主义的要义,也是在“不同”中坚持和成就“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关键所在。
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以“共同”超越分歧、以“共同”凝聚力量,传递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的大国担当,展现出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自觉。
- 第一报道|50年·新起点 习主席的话 世界如此强烈共鸣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