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全国秋收进度已超八成 粮食生产将迎十八连丰

2021-10-30 16:36:00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田畴尽染,稻菽飘香。

  “今年我们种了1100亩水稻,七八台机器齐上阵,每亩产量能达1400斤。”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的种植大户刘元正满心喜悦。

  “秸秆还田,宽窄行种植,单产1800斤,2万亩玉米丰收到手!”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喜笑颜开。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8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生产将迎来第十八个丰收年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丰收,全局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夏粮产量2916亿斤,增长59.3亿斤。早稻产量560亿斤,增长14.5亿斤。秋粮丰收成定局,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将连续7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为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勇担当,层层压实责任制。

  粮食生产,面积为“王”,稳住了面积,就稳定了粮食生产基础。

  “精耕细作,边边拐拐的地都要用上,一寸土地都不能浪费。”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牌口村兴农粮食产销合作社理事长刘进良对稳面积很有心得,今年合作社晚稻种植增加到1766亩,引进优质稻品种,采用套种模式,增产又增收。

  今年我国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把增加种植面积分解到各个县区、各个乡镇、各个村社。今年秋粮生产,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超过2000万亩,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过12.9亿亩。

  ——强信心,调动生产积极性。

  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直达田间地头,滋润粮农心坎。

  “国家政策好,大伙种粮热情都很高。”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大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功华介绍,今年地力补贴每亩137元,比去年增加了12元。

  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稳定了农民种粮收益预期,提高了粮农抵御风险能力。

  今年,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1分钱。中央财政下达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训补贴。加大双季稻生产支持,利用现有渠道统筹整合稻谷补贴。在秋粮种植的关键农时,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实施范围。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43.47亿元,同比增长18.79%,提供风险保障4.02万亿元,同比增长21.42%。目前我国涉农贷款余额已超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稳投入,粮食生产托了底。

  “今年刚种下去的大秋作物玉米遇到了旱情,政府发放了抗旱补助,银行还发放了抗旱贷款购置抽水机,解了燃眉之急啊!”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套口村粮农刘国华流转了150亩土地,玉米喜获丰收。

  围绕防灾害、治病虫、减损失3个关键,安徽千方百计提高秋粮种植效益,全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22万亩,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4个,实现“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吉林加大投入,以增积温促早熟为中心,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开展除草、中耕、施肥,适时组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1267.07万亩。

  投入托了底,粮农心里有了底。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业投入体系。今年,中央各类支农资金投入达到5551.5亿元。1至9月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0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4%,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预计超过1600亿元。

  稳产增产,扎牢粮食生产根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秋粮丰收成定局提供了生产保障。

  ——打好耕地保卫战,提升土地产出能力。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走进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红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125垧玉米收获已近尾声。合作社理事长苏东红说:“增加一厘米黑土层,每垧地可增产2000多斤。保地养地相结合,这产量就是不一样咯!”这几年,合作社一直采用秸秆还田翻压的种植方式,保水、保肥、保墒的同时,让秸秆腐烂增加黑土层。

  今年秋粮生产,吉林有超2800万亩黑土地采取保护性耕作,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3。辽宁在中央财政1亿元基础上专门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黑土地保护,实施160万亩黑土地保护项目。湖北省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8月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8万亩,整体进度同比去年提升30%。

  今年1至9月,全国已建成和开工在建高标准农田约9617万亩。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亿亩、累计建成10.75亿亩,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

  ——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粮食生产上台阶。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我们培育的玉米品种,成了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我们培育的马铃薯品种,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保吉栋话语里透着自豪。近年来,经过合作社的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种植,翔玉998玉米、林纳燕麦、青薯168马铃薯等新品种在全县实现了推广种植,合作社成员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小麦亩产达450公斤,马铃薯亩产达4000公斤,油菜亩产达300公斤。

  秋粮生产中,良种大显身手。黑龙江大力推进优良品种应用,大豆由过去的注重“双高”变为更加注重高产,推广了东农豆252、黑农87、东升17等一批亩产350斤以上的高产品种。山东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比较效益高的优质强筋小麦、鲜食玉米、高蛋白大豆、高油酸花生、特色杂粮杂豆等,确保产得出、产得优。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全国已经建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以152个国家农作物种子基地县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保障了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需求。

  科技进步,推动粮食提质增效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秋粮丰收成定局提供了强劲动力。

  ——会种地变“慧”种地,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机收增收、机收减损成为秋粮生产“隐形英雄”。

  在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于洼社区水稻种植基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大口吃进一片片水稻,脱粒后的秸秆散落还田。“作为机手,要查看秸秆高度,评估产量高低,还要适当调整速度,做到颗粒归仓。”天长市开峰农事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戴支武蛮有经验。

  全程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今年秋粮生产,黑龙江提升机械化、智慧化作业水平,投入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7.7万台,全省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江苏落实秋粮生产各关键措施,调集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15万台套、插秧机11万台以上,水稻机械化种植比例达71%,水稻适期播栽达到95%,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机械化迈入新世代。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已经进入机械化时代,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达到97%、94%和78%。

  ——绿色兴粮成底色,农业绿色发展供给动力不断增强。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粮食生产资源投入量减少,生产效率提高。

  “用秸秆给土壤做被子,地更有劲儿了。”吉林农安县三岗镇亚宾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常亚宾算了一笔账,用了这项技术,每公顷土地少施化肥200公斤左右,粮食增产500余公斤。

  投入量减少,优质率提高。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绿色兴农的主力军。

  各地探索创新组织方式和服务机制,鼓励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超过9万个。

  丰收中国,绿色田野。

  秋粮生产中,安徽突出“按图索骥”,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在全国首创制作并公开发布优质专用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推进“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打造商品性一致、品质一流的皖粮基地。今年全省落实优质专用水稻占播种面积的63%。江苏强化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促进稳粮增效,组织10个县实施部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省共落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705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176个、1000亩以上的449个,创建区面积合计259万亩。

  大国粮仓稳,国家根基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重农抓粮,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