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用铮铮铁骨续写“钢铁天路”传奇

2021-12-01 18:14:00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央视网消息:今年7月,青藏铁路迎来全线通车运营15周年。15年来,广大铁路运营维护人员坚守在青藏高原,续写着新时代青藏铁路精神,他们用巨大的付出和奉献保障着这条钢铁大动脉的安全运营。截至2021年10月底,青藏集团公司累计运送旅客2.75亿人,累计运送货物达到7.1亿吨。

  进入冬季,青藏铁路巡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冻土路段进行检测和养护。望昆线路车间辖区内有116公里的线路跨越冻土区,平均海拔4500多米,这样的工作环境,于本蕃和工友们早已习以为常。冻土线路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应对气温变化对冻土路基产生的影响,越是严寒酷暑,巡查频次就越高。在含氧量只有内地45%的极端环境下,每一次巡护都是对人体生理极限的挑战。

   

   

  为了准确掌握冻土变化规律,于本蕃和工友每天要徒步走近10公里,每隔50米就跪在钢轨上俯身目测检查。每一米线路,每一组道岔,甚至每一个螺钉,都不轻易放过。

  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时,24岁的于本蕃来到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段,担负起全线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灾害最多的125公里冻土线路养护任务,一待就是12年。直到2018年,才被调到海拔稍低一些的望昆线。

  16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于本蕃写了几十万字的抗冻土笔记,并提炼出“看、测、析、敲、听、验”六标检修工作法,被青藏高原冻土路段广泛应用。

   

  在青藏线上,每一位铁路员工都在平凡岗位上传承和发扬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车站,运转班组调车长高鲁退伍后一直从事调车工作,17年来,他连接、摘下的车钩不计其数,创下无一差错的纪录。

   

  看似简单的解钩动作背后却是无数次的实战训练。为了让业务更加纯熟,高鲁经常带着大伙儿仔细研究车钩状况和连接性能,再一遍遍地反复练习。

  调车工作不分昼夜冬夏,冬季作业从早9点到晚上10点,高鲁和队友要在机车安全扶梯上站立多达5个小时,一个班下来经常浑身都是冰碴子。

  今年6月25日,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的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首次登上雪域高原,首发司机是34岁的藏族小伙斯朗旺扎。

   

  斯朗旺扎出生于西藏自治区洛隆县的农牧民家庭。2007年,他从铁路学校毕业后进入格尔木机务段,成为一名铁路人。

  当年去兰州上学,他从老家坐汽车出发到格尔木换乘火车,一路要花去六天时间。毕业后,斯朗旺扎亲身感受到铁路发展给西藏各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勤学苦练,从见习司机一步步做起,14年间,他驾驶机车安全运行55万公里。2020年11月,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斯朗旺扎脱颖而出,成为复兴号动车组的列车司机。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指导司机 斯朗旺扎:特别自豪,咱们青藏铁路有那么多世界第一的纪录,能在高原上开火车就觉得很荣幸,那我们所要做的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点一滴地把本领练好。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