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长汀经验,“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动诠释

2021-12-18 13:43: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安黎哲(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林震(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张志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院长)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习近平总书记这份厚重的嘱托,打响了新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攻坚战。长汀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沿着生态文明的正确方向,传承苏区精神及红土地文化,继续在绿色长征中迈出坚定步伐,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锋队,在实践中不断求索解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之问,成功实现了环境修复和生态富民双赢。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汀就已拉开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然而,近半个世纪的治理历程跌宕起伏,未见明显成效。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全县土地面积的近1/3,赤裸的红土山远看像团团灼烧的火焰,成为老区人民的心头之痛。

  改革开放为这道历史难题的破解带来了历史机遇,地方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总结出了水土保持“三字经”。1996年至2001年间,时任福建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到长汀调研,对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科学指导,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彻底扭转了水土流失的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十年磨一剑,深入探索生态富民的实现路径,发展林下经济、苗木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将一座座“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将贫困县变成幸福乡。截至2020年年底,长汀水土流失率降低至6.78%,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18149元,用生动实践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科学论断。

  2017年,长汀成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开始走向世界。

  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为饱受水土流失之苦的地区提供了从生态恢复、生态脱贫到生态振兴的新模式。概括起来,长汀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观念创新为本,激发实现绿色转型的内核动力。从伐木取暖、烧山毁林到视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再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长汀经历了思想上的巨变,逐步确立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实现了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几十年来,长汀形成了统筹协调、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观,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认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做到了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激发了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了一系列生态治理的科学方法。下一步,长汀还应继续发挥观念创新的力量,积极开展面向校园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创造新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建议在全社会推广和学习长汀全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先进做法,共创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实现发展观念的彻底转变,推动发展方式变革,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画卷。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器,打造实现绿色转型的制胜法宝。经过多年探索,长汀因地制宜、因山施策,探索出一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科学治理和发展之路。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时倡导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到现今多种新技术在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各级水利、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和科研机构作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实践。例如,先后建立长汀水土保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三站一院一中心”,吸引国内科研机构、院校研究生到长汀开展水土保持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接下来,建议长汀继续沿着科学的路径探索实践,对已治理地区,要继续稳固;对治理难度大的山脊和斑块区,要以防扩散为主;对无法治理的部分区域,可建设自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在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要改善林分质量,增加阔叶林比例,实现松林改造提升;重视防火防病虫害,提前预防松毛线虫侵袭风险;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基于5G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在实现生态效益方面,要利用资源优势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竹木产业、网络电商、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碳汇交易等新经济新业态,使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三是以制度创新为梁,铸牢实现绿色转型的保障体系。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生命骨架和基础保障。长汀能够在众多水土流失地区脱颖而出实现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在治理主体创新方面,形成了公司企业、民间资本和社会大众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经营机制;在治理机制创新方面,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水土流失的深层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从规模化向精准化转变;在法治保障创新方面,颁布实施《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规,建立生态红线管控机制,使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今后,长汀应继续坚持已有制度优势,探索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量化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地区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坚决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创新绿色金融,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盘活未来发展空间。

  长汀的绿色转型是欠发达山区的伟大创举,也是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宝贵经验。它不仅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试验田。长汀经验不仅对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也是向世界讲述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故事的良好范本,在传播中国生态智慧、贡献中国绿色经验方面意义深远。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8日 09版)

责任编辑:庞燕蕾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