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压舱石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从黄淮海平原到西北旱作区,从东北黑土地到南方丘陵区,乡村产业拔节成长,农村改革蹄疾步稳,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里,广袤乡村大地上,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
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安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功不可没。当前,“三农”压舱石作用越来越凸显,要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
丰收中国 保供成色足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今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业内认为,今年粮食增产的最大亮点是成色足。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三季都增产;分品种看,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都增产;分区域看,13个粮食主产省份除河南因灾减产外,其他都增产。
藏粮于地,抓手在高标准农田。“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年度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中央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努力让“累瘦”的黑土地肥起来;在耕地退化区域开展综合治理,探索解决土壤酸化和盐碱地问题;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印发,绘就今后10年建设蓝图。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一年来,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动作频出,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藏粮于技,关键在种业自立自强。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全面启动,为种业发展打开新格局。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兴旺介绍,今年审定通过的1721个农作物品种中,以高产稳产品种为主,占比75%,其中抗病优质水稻、籽粒机收玉米、优质专用大豆等品种稳中有增。同时,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凸显。今年审定的水稻、玉米品种中,超七成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是企业。
粮食增产的同时,畜牧业也稳定发展。生猪产能恢复成为畜牧业的亮点。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继续出台落实多项生猪生产支持政策,生猪产能恢复目标提前完成,二季度已完全恢复产能。在产能保障下,猪肉价格重回正常区间。面对猪周期,多部门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发布制度,《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印发,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调控的政策空白,也让养殖户从容应对市场波动。
田野向新 改革步伐稳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今年农村改革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结出硕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期交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5.32亿亩,这是截至去年底我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面积。通过土地流转,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问题,提高了农地利用效率,但也凸显如何做好规范有序流转、保护好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实课题。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针对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怎样避免、工商资本如何流转土地等作出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更加规范。
日前,有关部门公布了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江西安义的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企业有关负责人吴江说,公司采用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培育出的秧苗健壮、整齐,农民只需选择品种和订购的秧苗数,不仅能实现大规模育秧,还能依托公司进行代耕、代插。公司向农户提供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保障了农民种粮效益。
放眼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正结出累累硕果,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当前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系统化、服务模式差异化的创新趋势。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5万个,服务面积达16.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7800多万户,约占全国农业经营户总数的37.7%。
今年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的收官之年。各地全面开展成员身份确认、稳步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全国共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超过96万个,清查核实集体资产7.7万亿元,集体土地等资源面积65.5亿亩,成员确认约9亿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上线试运行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立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出台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现了农村集体产权成果共享利用。
有效衔接 增收形势好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伴随各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农民增收形势总体向好,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各类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一步聚焦脱贫地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截至10月底,中西部22个省份已储备实施产业项目17.8万个,涉及财政衔接资金1370多亿元,占比超过50%;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23.48亿元;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保险覆盖率达70%以上。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生产经营主体与脱贫人口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从全国来看,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2%,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城乡居民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更重要的是农民收入结构在持续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收入来源更趋稳定,对农民增收的压舱石作用凸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工资性收入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与转移净收入占比保持稳定。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关系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第一年。在此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后,中央启动实施五年行动,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预计今年超过70%,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5%。
新征程上,广袤乡村正迎来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亿万农民正奔向更美好新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吉蕾蕾)
- IBM董事长:能够长期存续的中美关系需要对话和合作2020-11-13
-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2020-11-13
- 前三季度多省工业生产强势反弹 工业经济回升又稳又快2020-11-13
- 央视财经评论丨用亚洲智慧破解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难题2020-11-19
- 辉煌“十三五”|山东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2020-11-20
- 安徽出台新政为民营企业发展拆除“隐性壁垒”2020-11-30
- 煤炭之乡蹚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2020-12-01
- 走好科技成果转化“先手棋”——中煤集团石煤机公司依托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12-01
- 1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环比回落 经济复苏态势未变2020-12-06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