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里的建议“走进”中南海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日电 题:小村里的建议“走进”中南海
新华社记者朱文哲
带领村民一起修建农家乐、创办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吸引电影摄制组进村拍摄……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恩格贝镇蒲圪卜村,说起村支书李电波,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每个人都有夸不完的话。近两年他们聊天的话题里又多了一条,那就是李电波的建议“走进”中南海,写入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
1983年出生的李电波是陕西省丹凤县人,从内蒙古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生村官,2009年来到蒲圪卜村工作。在参加工作的这十多年里,他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村里的老年人。
李电波回忆说,刚来蒲圪卜村时他是村主任助理,当时正赶上国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村里的大爷大妈展开。多年来,蒲圪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都在75%以上,如何做好村里老年人的工作,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过去村里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都是留守人员。”李电波说,“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妇女儿童大都跟着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进了城,或是务工,或是上学,只有老年人还留在村里生活,所以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必须要做得扎实。”
说起留守老人,李电波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在外工作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家的爸妈。”李电波说,自从考上大学离开家,每年只有春节这样的长假才能回陕西老家看看,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爸妈岁数一天比一天大,兄弟姐妹都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有事的时候更多是靠村里乡亲们帮忙。”
一面是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经历的现实,另一面是老家的父母面临的养老问题,由此,“农村互助养老”的想法开始在李电波的心里萌发。
2020年8月,五年规划编制史上的首次“网络问计”收到了上百万条网民意见建议,这其中就有李电波以网名“云帆”留下关于“互助性养老”的建言。
在李电波看来,农村互助养老就是在农村老年人口聚集的区域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共食堂、公共宿舍,让有意愿的老年人可以免费生活在一起,让年龄稍小、有能力的老年人照顾年龄较大、自理能力弱的老年人,形成“今天我照顾他,明天你照顾我”的互助养老模式。
“政府财政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爱心捐赠,让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既可以不断提升和改善无收入来源老年人的生活,还能有效盘活老年人家中的土地,村里可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生产,对乡村振兴工作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李电波说。
让李电波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建言真的被列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这是开门问计的过程,更是发扬民主的过程!”每每说到此,李电波的激动之情就难以言表。
近年来,蒲圪卜村的村民参与村里大事小情的积极性很高,村里的微信群也成为大伙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我们村里的基层政务,每一条政策制定的背后都有群众的积极参与,都‘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呢!”李电波说。
2021年11月,一座2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在蒲圪卜村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天都有60多位村里的老年人在这里活动消遣。“这是我们村探索农村互助养老的重要一步。”李电波说,“我们有信心,让村里的老年人都能安享舒心愉快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