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试验田蓬勃成长(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2021年进出口规模增长26.4%
改革开放试验田蓬勃成长(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日前,我国2021年外贸成绩单发布,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6.4%,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版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聚焦3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的生动实践。
——编 者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培育国际市场竞争力
本报记者 罗珊珊
为何选择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资源集聚,航运枢纽,开放高地。”加拿大天擎国际集团董事会秘书陈熙说,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璞擎电子全球维修项目的产业链、供应链遍及全球,“制造能力、交通物流、贸易环境等因素直接关系业务开展,临港新片区各项条件俱佳。”
看区位优势,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杭州湾“海上大通道”北端、苏沪浙沿海大通道中段,背靠长三角广阔腹地,享有长三角城市群资源优势,制造业基础良好。
看交通条件,南接全球最大集装箱吞吐港——洋山深水港,拥有13公里长的海岸线,码头资源得天独厚;北临全球第三大货运空港——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运输网络完备。
看政策利好,临港新片区内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全面实施综保区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临港新片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监管方式改革创新。
保税维修涉及面广,进口料件种类多,旧零部件需处理,新产品要出口。如何加强监管,让业务开展安全、有序、高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上海海关等部门,开发建设了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接20个业务部门和单位,整合35项业务应用,实现“一企一户一码、全过程全要素”全域监管。
一个个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自2019年8月揭牌以来,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临港新片区探索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截至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分解出的任务已完成90%,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
一批外资项目相继落地:从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科技公司汇丰金科落户,到德国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办应用科学大学,金融、电信、教育等投资领域持续扩大开放。
一批枢纽通道不断打通: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率先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等试点……
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两年多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1004个,完成企业注册52238户。2021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550亿元,同比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00亿元,同比增长62%。项目落地、投资释放、产能提升,临港新片区持续跑出加速度。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
“科创+产业” 打出组合拳
本报记者 马跃峰 姜晓丹 李心萍 徐 靖
没有实体屏幕,手指点点空中,就能操控电梯按钮——走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非接触交互设备,依托负折射平板透镜技术,实现了“无介质、可交互、呈实像”。“疫情防控中,该技术应用在电梯、医疗自助机等设备上,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公司董事长韩东成说。
在合肥片区,一大批创新企业,正积极探索“科创+产业”发展模式。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合肥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新型显示、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合肥打的是组合拳。第一块“空中成像”玻璃样品下线后,东超公司面临资金、人才等难题。关键时刻,合肥高新区给予800万元的股权融资。2020年,公司创始团队按照年化8%的单利回购了合肥高新区给予的总投资额的80%。在新一轮融资中,合肥高新区相关基金按市场规则,又投入1000万元资金。2021年,东超公司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
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局长阚瑞说,2021年前11个月,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块连续推出自贸试验区信用贷、科大校友创业贷、合肥高新孵化基金等科技金融产品。其中,自贸试验区信用贷累计投放1.5亿元,科大校友创业贷单户最高贷款额度2000万元。
新产业,借力大平台。合肥片区开放运行量子创新院、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重大平台,培育国盾量子随机数标准、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疫苗等重大原创成果,打通“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关键环节。“创业初期,我们便入驻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借助院校平台优势,加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韩东成说。
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合肥片区试点探索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对企业进口精密仪器设备和化学品原材料等实行“口岸外形查验、属地拆封查验”方式,帮助10家企业完成50票、400多种特殊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平均每票节省通关时间3到5天。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梦龙介绍,截至2021年10月底,合肥片区实有企业35343家,其中2021年新设立企业9366家,新签约入驻项目601个、协议引资额2320亿元。
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对接港澳 深度合作
本报记者 侯琳良 赵展慧 常碧罗
“车多贸易旺!40分钟后,这里的货物就能出现在香港仓,销往世界各地。”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羽立爽朗一笑。看好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带来的商机,两年前,越海公司将总部迁至前海。
“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是国家赋予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
以制度规则对接为重点,推进与港澳经济民生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广东自贸试验区日益成为港澳企业投资、专业人士执业、青年创业的首选地。在前海蛇口片区,记者对话3名来自香港的青年。不约而同,他们提及最多的是“机遇”。
机遇来自改革。80后徐鑫,毕业后在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香港总部工作。2020年10月,深圳推出政策,允许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到前海执业。2021年1月,徐鑫果断申请来到深圳公司,“希望赶上前海这一波建设热潮”。
机遇来自开放。2020年12月,33岁的余广滔从香港来到前海,致力于利用昆虫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物。对他而言,前海除了有“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等高效率举措,还有住上人才房、申领人才补贴等暖心体验……
机遇来自产业。3年前,高月华从香港搬到前海,投身养老医疗行业。他说:“过去我在香港做过护理工作,现在瞄准的是‘养老+设计’的新蓝海。”
挂牌成立6年多来,前海蛇口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风景别样新——
改革有突破。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前海蛇口片区在政府职能转变、外商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8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开放有特色。前海蛇口片区成为内陆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突出作用。截至2021年10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8万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实际利用外资的92.4%。
如今,前海又迎来发展新机遇。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为前海擘画了崭新前景。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站在新起点,前海信心坚定。
珠江口东岸,前海石静静矗立,将见证更多“春天的故事”。
- 歹徒出租屋被围开枪顽抗被当场击毙2010-03-04
-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十大民意2010-03-05
- 浙江红眼病小范围聚集暴发 部分小学幼儿园停课2010-09-16
- 重庆规定未婚生育最高可罚25万 逾四成网友反对2010-09-16
- “和平使命-2010”军演进行全员全装实兵合练2010-09-16
- 铁道部拟实现用自动售票机等购买火车票2010-09-16
- 四部门:保持高压态势 食品安全犯罪限用缓刑免刑2010-09-16
- 重庆足管中心主任被协查 涉四强赛被谢亚龙供出2010-09-16
- 卫生部:麻疹疫苗产自大型国企不存在低价问题2010-09-16
- 人社部回应“延迟退休”猜想:退休年龄暂不调整20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