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博物馆里闹元宵

2022-01-18 09:49:36 来源:甘肃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各位小朋友,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猜灯谜、吃元宵、舞狮。”围坐一起的小朋友们积极抢答。

  2月24日下午,在静宁县博物馆三楼展厅里,一场“博物馆里闹元宵”主题活动正在热闹进行。三十多名中小学生、十多名家长来到博物馆,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一起赏花灯、猜灯谜,亲手做元宵、吃元宵,了解元宵节知识。

  历史文物展厅里,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讲解有关元宵节的小知识,同时教他们认识博物馆里的各类炊具。

  “博物馆里有哪些食器?”

  “鼎、鬲、甗、簠、豆、盂、鍪、釜……大家都认识这些字吗?”

  认识的小朋友积极回答,不认识的小朋友赶紧拿出本子记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对照一幅幅出土古代食器的实物和图片,化难为易,同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听完讲解,大家纷纷来到展厅的灯谜区,赏花灯、猜灯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9岁半的王雨涵对着一幅诗词字谜犯了难。

  “来之不易!”在爸爸的指点下,王雨涵恍然大悟,高兴地带着解开的灯谜兑换了小礼品。

  此时,三楼活动室内,讲解员裴芸芸正在带领青少年制作元宵,从擀皮到和馅,孩子们亲手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吉祥和团圆。

  面灯,也叫属相灯,是静宁人元宵节的独特食物。捏灯用的面是糜子面或谷面,面蒸熟后揉成软面团,然后捏成各种生肖的形状,再在面团背部捏一个小凹窝,盛上清油,插上用棉花做好的灯芯,晚上可作为夜灯点燃,寄托着一家平安的吉祥之意。

  “我以前看到奶奶用面做过灯盏,但我自己不会做,这次学会了。”正在用面团做灯盏的齐琦说,现在市面上的灯盏大多是蜡烛做的,失去了传统的味道,自己亲手做还是很有意义。“家里有几个人就要做几只灯盏,代表美好的祝愿,我给家人每人做了一只。”

  “静宁是个文化大县,人文氛围浓厚,拉近下一代同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不仅能加深地域文化认同,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静宁县博物馆馆长刘桂花说。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