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为民初心,交出厚重温暖民生答卷
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常态化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系群众、惠民利民,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强民生改善创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有更多实质性进展。
聚焦全国两会,讲好山东故事。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齐鲁春潮起”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聚焦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为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今天刊发第八组报道《永葆为民初心,交出厚重温暖民生答卷——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⑧》。请看全文——
永葆为民初心,交出厚重温暖民生答卷
——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⑧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齐静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再次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对山东人民饱含深情。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系群众、惠民利民,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强民生改善创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有更多实质性进展。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路上,山东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增收入降负担,夯实共同富裕之基
初春三月,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暖意渐浓。“创业小夫妻”王元虎和李少清,在建设中的“猪猪乐园”里忙前忙后。在两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距离三涧溪村150公里的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王升村,58岁的村民周连海领到了2月份836元公益性岗位补贴。“以前光靠种地,日子过得很紧张。成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周连海脸上挂满了笑容。
强省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把握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打出惠民生组合拳,夯实共同富裕之基。
“让更多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增收共富基础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说。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山东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重大民生工程。今年山东新设公益性岗位40万个左右,东营市在省下达市岗位开发计划基础上,扩大开发规模,增加23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黄河滩区迁建村(社区)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山东筑牢民生保障网,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去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4.5%,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长5.6%。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也实现大幅增长,分别达到3227万人、4614万人、1543万人、1922万人,其中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完成年度计划的1.7倍。兜牢民生底线,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也大幅提高。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山东在做好促增收“加法”的同时,做好降低群众就医等方面负担的“减法”:及时将核酸检测、新冠疫苗采购及接种费用纳入医疗保障,累计拨付疫情防控医保资金109.5亿元;及时调整检测价格,单人单检费用由60元降至30元,多人混检全部降至10元/次;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积极推动国家和省集采结果落地,共302种药品、15类耗材,累计为全省群众减轻医药负担134.7亿元……
“山东加强民生改善创新,一‘加’一‘减’之间,更见拳拳为民之心,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庆刚说。
扩增量优存量,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山东从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入手,加快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每周三,威海市环翠区戚东夼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来到失能老人赵敏家中,为她洗澡理发。“失能老人洗浴需要专业人员,养老服务中心上门助浴,帮了我们大忙。”赵敏的女儿魏丽说。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关系着民生保障水平。对此,山东积极探索创新,提出建设以社区为依托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去年底,山东已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193处,多地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一老一小”关乎每个家庭。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对托育服务认可度不断上升。但由于托育服务业发展较晚,许多托育服务需求没能得到满足。为尽快改变这一情况,山东积极行动,确定13个县(市、区)作为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单位,并提出新增托位7万个以上。
“今年全国两会,我带来的一份提案,专门谈到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说,近两年,济南市以创建普惠托育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拓展托育服务供给,已有托位3万余个。从实践过程看,发展托育服务,既要探索政府参与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也要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等,调动市场参与积极性,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进入托育行业。
戏曲《穆桂英选段》、川剧《变脸》、舞蹈《天竺少女》……在阳谷县寿张镇文化站站长张春梅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村想看的表演节目名。“以前‘送文化下乡’是单向的,送什么看什么。现在由‘政府端菜’变‘村民点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张春梅说。
为改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问题,近年来,山东把更多优质资源向乡村倾斜,让乡村文化服务实现高速发展。如今,乡村文化服务“优不优”成为新的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已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让城乡都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说。
完善体制机制,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没掏钥匙也不刷卡,往人脸识别屏幕前一站,小区大门随即打开……这是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居民李国强晨练回家的场景。
“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三年多来,上流佳苑社区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工作重点放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上,实现小区多层加装电梯、智慧社区搭建,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山东在共建共享中描绘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山东坚持在完善保障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一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常态化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到落实43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再到推出2022年加强民生改善创新“六项提升行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有效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说,今年山东将在“优化、统筹、下沉、提效”四个方面下功夫,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省级教育资金增长10%,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资金增长12%,同时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10%。
把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统筹起来、一体推进,山东以实施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等扩需求“十大行动”为牵引,实现增进民生福祉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既利于长远发展,又造福人民群众。
当前,新市民和青年群体对住房有着强烈需求。让居住有新改善,山东提出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山东已出台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2021年济南、青岛2个国家试点市开工7.49万套,新筹集公租房1610套。
纵观山东民生领域的新亮点、新变化,康复大学、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首家国家图书版权交易中心……这些标志性项目,无不折射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在山东落地生根。
- 财政部:各地均能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2022-02-23
- 财政部: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全部缓税2022-02-23
- 2021年财政答卷上的五个“亮眼”数据2022-02-10
- 中央财政下拨新增农资补贴243亿元助力春耕2012-03-21
- 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31.2%20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