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焦点访谈:缅怀·前行 不变的坚守

2022-04-05 08:47:26 来源:央视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视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清明时节,缅怀英烈。这个日子让我们想起了一位已故的守岛人和一个面积只有0.013平方公里的海岛。为了守护这个黄海上的前哨小岛,他付出了青春年华甚至生命,他就是王继才。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共同守护开山岛32年,守家就是守岛,守岛就是守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的事迹作出批示,指出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如今,开山岛上,国旗依然每天升起,守岛事业在一批批民兵手中不断传承。

每天早上,开山岛上的守岛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依然还是升国旗。1986年的国庆节,王继才在这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岛上每天都要升国旗。

过去这里曾是一个无电、无水、无居民的孤岛。现在小小的海岛上已经有了海水淡化系统、4G信号基站、太阳能和风能离网发电系统。还有了全电厨房,路边竖起了太阳能路灯。

王仕花是开山岛民兵哨所的名誉所长,在这个岛上,她与丈夫王继才共同生活了32年。这里的每一块岩石,都见证着她与丈夫王继才的爱和坚守。王继才走后的每个春节,她都带孩子们来岛上度过。今年春节前夕,她含泪写下了一封信,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虽说是名誉所长,但王仕花时不时都会回来海岛上看看,为守岛民兵们传帮带。岛上民兵哨所采取轮流值守的制度,每年更换一批,每批9到12人,每一班3人,15天换一次岗。升旗、巡逻、检查海面安全、检修设备、保证电力运转是民兵们每天在岛上的主要工作任务。

正在检修电力设备的民兵叫王永滔,今年27岁,从部队退役后当过消防员,后来通过报名和组织推荐,2021年9月,他成为开山岛第四批守岛民兵。

虽说是轮换值守,但遇上大风大浪,就无法正常轮岗,王永滔时常要隔20天才能跟家人见一面。尽管如此,他还是自愿选择来这里坚守。

在这座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王仕花和王继才两人共同守护了32年。第一次上岛时的情形王仕花仍历历在目。岛上野草丛生,海风呼啸,没有水,没有电,甚至一棵树都没有。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有一个连队驻守,1985年部队撤编,开山岛被列为民兵哨所。在王继才上岛前,开山岛曾先后来过4批十多人,最长的也只待了13天。

开山岛虽小,但战时是兵家必争的黄海前哨、战略要冲,必须有人值守。当年灌云县人武部政委告诉王继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曾以开山岛为跳板进攻大陆。就这一句话,让王继才下定了决心要守岛。

王仕花回去了,可丈夫黑黑瘦瘦的身影在她脑海挥之不去,不到一个月,她辞去村里的教师工作,把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婆婆,王仕花又上岛了。

丈夫王继才守岛,她守着丈夫。刚去岛上生活时,没有电,他们就用蜡烛照明;没有足够的淡水,就把雨水收集起来省着用;送补给的船只因台风无法过来,夫妻俩就生吃海里捡来的牡蛎充饥。守岛就是卫国。32年,一万多天,枯燥、孤独、无助,为了守岛,夫妻俩尝遍了酸甜苦辣,有了他们的坚守,一些想利用岛屿走私偷渡的不法分子也心有忌惮。

在大风大浪中看到遇险的船只,他们也会在危机时刻伸出援手。

小岛虽苦,也有着细碎的浪漫。夫妻俩把小岛当成了家,守护着小岛也守护着彼此。他们种菜、种树。王继才曾说要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绿色的小岛。

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说:“他挑水我浇树,我一边浇水,一边唱老歌给他听,他都说好听。我唱一首慢慢变老的歌给他听,他说八十岁还把我当手心里的宝。”

遗憾的是,王继才没能兑现这份承诺,2018年7月27日,年仅58岁的王继才在岛上突发疾病,永远地倒下了。

王继才走了,但是精神留在了岛上。开山岛上迎来了更多的由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组成的民兵,分组轮流上岛执勤。来自灌云县的张延兵今年已经55岁,曾经是一名基层乡村干部,2020年9月自愿报名成为第三批守岛民兵。

在海岛上驻守,恶劣天气是最大的威胁。疾风骤雨中,在岛上行走一步就是一个跟头。虽然通了水电,但遇到恶劣天气岛上还是会停电,只能靠平时储备的一些泡面和面包充饥。

岛上断电的时候,往往都是风大浪急,电力公司的船根本没办法开过来,岛上也没有专业维修设备,无法远程指挥维修,这个时候民兵们只能强撑到天气转好,电力维修人员能够上岛,电力才能恢复。

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张延兵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和后悔。按照制度,守岛民兵通常每年更换一批,去年张延兵主动提出申请继续守岛,到今年9月将满两年。

每每思念王继才的时候,王仕花总想把岛上的变化告诉他:“老王,在你走后开山岛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上岛会冻着了,再也不用担心晚上巡逻回来,因为看不清楚路会摔跤了。其实我心里还有很多话想和你说,想念你的小花。”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