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长七火箭第四次放飞天舟,太空快递“发货”速度更快了

2022-05-10 09:02:13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5月10日1时5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成功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站建造大幕正式拉开。

火箭院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介绍,本次是长七火箭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第四次携手奔赴太空,“快递小哥”与它的“乘客”已十分“默契”,火箭总体技术状态也逐渐趋于稳定,飞行可靠性评估值达国际先进水平。

长七火箭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中型火箭,不仅可以满足为我国载人空间站搭建“天地运输走廊”的任务需求,未来还将承担中国航天多种类型的发射任务。其运载能力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面向主流卫星市场,适应面更宽,将是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

火箭测发周期缩短至27天

本次任务中,长七火箭共有射前流程优化、可靠性提升等17项技术状态变化。包括在发射日并行加注液氧煤油,减少了射前准备时间、降低了对人员设备气象保障等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发射可靠性;合并第一次总检查与真增压匹配测试,确保测试覆盖性的同时,减少重复性测试;部分箭上器件装箭后运往发射场、部分测试项目出厂前进行等。

经过优化,地面系统恢复节省时间2.5天,火箭产品出箱工作流程由3天压缩至2天,测试流程时间误差精确到10分钟以内,发射日流程压缩4小时……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火箭测发周期由原来的31天缩减到27天。这是长七火箭首次实现在一个月内完成测试、发射。

“航天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哪怕是一个流程细节性的更改,都需要进行全系统的排查分析,以求至善。因为稍有不慎,出现漏算,则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将火箭测发周期减少4天,不仅挑战着长七火箭的综合性能,也考验发射队员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应变能力,火箭的各个分系统必须同时开展流程优化工作才能达到最终目标。”火箭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孟刚说。

优化设计实现全天候“想打就打”

为了应对海南湿热多雨、台风频繁的海洋气候,长七火箭具备了全天候发射能力,可以在低温燃料加注后停放24小时,为成功发射争取更多有利时间,形象地说就是“想打就打”。

火箭院总体部火箭设计专家朱平平介绍,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加注的推进剂分别是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是低温燃料,其中液氢的温度达零下253摄氏度,液氧的温度达零下183摄氏度。液氢液氧燃烧后产生的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大大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但目前加注后停放最长时间为24小时。长七火箭动力系统总指挥邓新宇对此解释道,低温燃料不仅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易蒸发。

低温燃料加注后,试验现场的发射塔就像是个“大冷库”,贮箱隔板外全是厚厚的霜,试验队员每次去检查,都冻得瑟瑟发抖,头发和眉毛上都会结一层厚厚的霜。

据了解,长七火箭在研制之初,就把燃料加注后停放24小时作为一项设计标准纳入了型号研制过程,也因此具备了“想打就打”的发射能力。

长七火箭还是个“大力士”,燃料重量占到了其体重的90%以上,以把尽可能多的运力留给“乘客”。火箭院总体部火箭设计专家徐利杰表示,燃料在火箭整体重量中比重越大,火箭的结构效率越高,说明设计越合理。长七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达到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芯一级和助推器上的6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可提供超过700吨的起飞推力。

此外,长七火箭不怕“风吹雨打”,其依靠防风减载装置能在八级大风中完成转场,精细全面的防水设计则保证在中雨里也可完成发射。

责任编辑:赵家豪
新闻关键词:长七火箭天舟太空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