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丨琼崖老区在自贸港建设中谱写新篇
新华社海口5月13日电 题:琼崖老区在自贸港建设中谱写新篇
新华社记者赵叶苹
清澈蔚蓝的海水,包裹着苍翠繁盛的雨林,成就了海南岛“南海明珠”的美誉。
如果说蓝色和绿色是海南岛的亮丽外衣,那红色,才是海南岛最鲜明的底色。琼崖革命曾创造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琼崖老区党员干部以革命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多项工作当中,带领老区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红色,已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精神内核。
万宁市长丰镇七甲村村民在清扫村庄卫生。新华社记者郭良川摄
革命老区万宁市长丰镇七甲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七甲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大力发展莲雾、火龙果、菠萝蜜等特色农业产业,村里461户1731名贫困群众于2019年全部脱贫出列。七甲村荣获2020年“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增至1.2万余元。
七甲村后边溪村民小组组长符树海种植的100棵莲雾,每年能带来10万余元收入,他正计划在菠萝蜜树林里间种斑兰叶,让土地发挥更大效益。
万宁市长丰镇七甲村村民在火龙果基地修剪枝条。新华社记者房宽摄
符树海告诉记者,后边溪村的大榕树曾是革命时期的交通站,如今是党员群众共商乡村振兴大计的“根据地”。他感慨:“以前共产党带领我们翻身当家做主,现在又带着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2020年底,海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21万户64.97万人全部脱贫,6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乡村振兴方面,琼崖各地老区村庄也大步走在前列。在琼崖东路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万宁市和乐镇六连村,六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祥征说,在红色基因的影响下,六连村群众特别能吃苦耐劳,发展生产不等不靠,是远近闻名的蛋鸭养殖大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4万元。
六连村食品厂负责人莫泽锦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咸鸭蛋。 新华社记者赵叶苹摄
养殖了2000多只蛋鸭的六连村村民周先平,对村里食品加工厂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村里有原材料,生产咸鸭蛋和蛋黄肉粽是就地取材,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也能增加收入,以后村庄建设会越来越好。”
海口市琼山区道崇村是全省18个革命模范村之一,早在1926年,当地就成立了农民协会,是海南较早的农民协会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道崇村村民曾作出巨大牺牲。
从2014年起,道崇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多方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品种,如今已发展起龙眼基地、山柚茶基地、紫玉米基地、三角梅共享农庄、万亩椰子生态产业大观园等多个产业形态,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8万元。
道崇村60多岁的革命后代王统奋向记者提起他家种的茄子时笑得合不拢嘴。他家的茄子全年都可以采摘,一亩地就“包圆”了周边三江镇、红旗镇农贸市场的茄子供应,半年时间已收入3万多元。
海口市琼山区道崇村村民王统奋在介绍他种植茄子的秘诀。新华社记者赵叶苹摄
谈及种植秘诀,他和记者聊到了土壤pH值、有机肥的作用、以短期作物养长期作物的好处……“这都是跟省农科院的专家学的,有困难就找村干部,一个电话就过来了。”王统奋说。
据道崇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山介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琼山区引导道崇村主动扛起革命老区的责任担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形成“红色旅游+绿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梁振球告诉记者,自2016年起,特别是2020年以来,琼崖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崭新面貌。
道路交通问题曾是制约老区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0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海南岛中部地区“2小时交通生活圈”已成为现实。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让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2021年,海南省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琼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提出要发挥老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梁振球认为,随着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生态软件园等自贸港重点园区在老区落地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区村庄成为海南乡村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