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持续发力 筑牢民生压舱石

2022-05-22 11:08:52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稳增长是为了保民生,保民生也能稳增长。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努力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输血减负”保岗位

  最近,江西吉安市广洁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婷松了口气。因为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广洁门窗1400万元抵押贷款即将到期,可还贷资金有一半还没着落。紧急关头,吉安市青原区推出的41条助企纾困政策及时“雪中送炭”:协调驻区银行推出无还本续贷解困举措,贷款到期前2天,有关银行协助广洁门窗办理好该笔贷款的无还本续贷业务,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1.58亿户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细胞,承载了近3亿农民工群体就业。在当前多重风险挑战下,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遭遇严重冲击。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从税费到融资,一套套政策“组合拳”接连发力,为一众市场主体“输血减负”,不仅是稳增长,也是稳岗位、保民生。

  稳就业,关键在稳企业。推出“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允许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

  化解行业危机。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携手推动相关政策落地,43项具体措施里,除了减轻税费等10项普惠性措施外,还对餐饮、零售、旅游等5个特殊困难行业,拿出31项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减轻企业负担。自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至5月16日,共有9796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已出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今年共有11029亿元退税款退到了纳税人账户。

  破解融资难题。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疏通卡点堵点,工信部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搭建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

  聚焦企业“痛点”和“急难愁盼”,多措并举,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不断增强。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新设市场主体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正增长,共新设898.7万户,同比增长0.7%。

  “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消费拉动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有力保障了市场主体稳定运行。”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看来,助企纾困,当前的核心是要减少物流堵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比如,有些企业想复工复产,但面对疫情防控压力,复工复产的成本和风险仍然比较高,且由于供应链中有些企业依然没有复工复产,本身产能也受到了限制。“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还要继续在关键节点上去除一些限制。”盘和林说。

  多措并举稳就业

  又到一年毕业季。最近,嘉兴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182班学生赵玉凤,因为专业素质扎实,在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半年后,顺利入职。“感谢学院‘3+1’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让我还未领到毕业证就领到了工作证。”赵玉凤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也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持续承压。坚持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精准施策,从中央到地方,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重点群体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比如,启动实施“职等你来 就业同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搭建全国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组织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对面向脱贫人口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与此同时,优就业服务促匹配,强职业培训提技能,重困难帮扶兜底线……各类扶持政策“大礼包”升级加码。今年以来,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与时序进度基本同步;前3个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1.57,环比略有上升;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同比基本持平,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中有增。

  “围绕稳就业这两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接下来还要落实落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就业政策尽管顶层设计好,但在一些地方却无法落地。如何进一步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确保其从相关政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进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受疫情等影响,一部分群众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困难,对此要加大救助力度。”冯文猛建议,疫情趋于平稳后,要提前考虑出台有效举措,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运营。

  织密兜底保障网

  “叮咚,6.63万元入账。”近日,江苏兴化市戴南镇藕杭村杭池果蔬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收到了戴南镇工会汇去的一笔甜瓜预订金。由于疫情影响,兴化多地农产品外销受阻。兴化市总工会和兴化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倡议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工会会员可利用全年30%会费采购本地农产品。“虽受疫情影响,但有工会组织助销,甜瓜销售不再愁了。”杭池果蔬合作社负责人王成忠说。

  今年以来,因为多点散发的疫情,一些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节奏被打乱,一些困难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密集出台系列政策举措,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创新救助服务。日前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相关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服务,进一步减轻残疾群众出行负担,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接触。

  提升救助水平。各地密切关注、跟踪研判物价变动情况,按规定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加大救助力度。财政部、民政部已预拨2022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29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比如,青海省今年4月以来已排查各类困难群众21.3万人,发放救助补助资金5062万元;山东省今年新纳入低保2.45万人,新纳入特困救助供养0.7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2.42万人次;山西省自3月上旬以来,全省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216人次,支出金额568.7万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项项有力度的举措、一串串有温度的数字,有助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疫情反弹得到有力处置,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也必将更好惠及民生。(经济日报记者 沈 慧)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