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吉林省梅河口市—— 美丽小城的美丽经济(走进县城看发展)

2022-06-10 14:20:34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包粽子比赛开始了,粽叶和彩绳交错,米香四溢,人声鼎沸。6月3日端午节傍晚,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不夜城特色商业街热闹非凡。“客人一批接着一批,都算不清客流量了。”烧烤摊主范玉华瞅着不远处的包粽子比赛现场笑着告诉记者。

  45岁的范玉华是土生土长的梅河口人。4月底,不夜城特色商业街开业,她的烧烤摊位也如期开张。

  “啥都齐全,咱出料出人就行,还不收租金,减轻了不少压力。”丈夫已去世,范玉华独自供养上大学的女儿和上高中的儿子。平时她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后直奔摊位,“一晚上下来保底能有1000元收入。”

  2021年5月1日开业的不夜城,汇聚多地特色美食和各类艺术表演,街景由创意集装箱与古朴设计元素搭配,流光溢彩,去年客流量达400多万人。今年改造升级,形成了占地近3万平方米、街区总长度1386米的文旅及夜经济消费聚集区。仅“五一”假期,就吸引了30万人次客流量。

  “摊位增加,赶紧抢了一席。正是瞅准这客流,我才下定决心尝试做本地特色烧烤。”城市旅游火起来,范玉华有了创业机会,日子也多了盼头。

  梅河口市地处长白山余脉,丘陵广布,辉发河穿城而过,全市共有大小河流55条,湖光山色,然而声名不彰。如何让这方好山水赢得好名声?

  破题之招,就是着力建设景区城、花园城,让文旅深度融合。海龙湖、河湖连通水系、辉发河湿地景观带等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成,形成8个主题公园和36个城市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东北不夜城、梅小野星光花海、啤酒节、泼水节等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

  “林水相间、河湖相连、森林包围城市”,小城梅河口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吸引域内外游客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

  瞄准景区城建设,带动城乡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梅河口底气十足。

  “累迷糊喽。”58岁的李炉乡李炉村村民徐振家嘴里叫着累,脸上全是笑。徐振家以前在城里打工,眼瞅着家乡游客越来越多,他返乡务了农——流转50亩地办合作社,合伙经营15栋大棚种葡萄瓜果和蔬菜,建起700多平方米的农庄搞旅游接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客流上来啦。特别到了周末,长春的、本地的游客不断。”今年开春,徐振家改造了12间客房,住宿接待能力翻了一倍,达到近60人。

  近年来,梅河口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市投资20亿元建成梅河大米、平地参等项目,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徐振家踩准了这个点。“农业种植吸引游客观光,旅游接待让农产品有了销路。”每年合作社产的大米,徐振家在朋友圈就销售一空,“精品米一斤能卖到上百块。”

  “再能干也得有好条件。”一听别人夸自己,徐振家忙说,是这几年家乡变美了,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与李炉村相距不到两公里,就是海龙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观景台、观澜船舫、儿童乐园,还有徽派风格建筑群落的商街,粉墙黛瓦,倒映水中。

  徐振家感叹家乡之变,“哪儿都美,旅游能不火吗?”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7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0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改造农村厕所3.6万户……近年来,梅河口市不断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吉林省样板。

  梅河口的产业曾经煤炭独大,占经济总量80%,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崛起,目前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全市经济总量近40%。“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年增加5000元以上,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了。”梅河口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不只是旅游业。“十三五”期间,梅河口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15%以上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翻一番,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净流入12万……小城梅河口,已成为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