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火焰蓝·守护万家灯火|永做消防救援事业的泰山“挑山工”
泰山十八盘,人称天门“云梯”。这里1630级台阶、400多米高差,最陡处仰角达70度,最窄的台阶连一只脚掌都放不下。就在这“五岳独尊”的泰山之巅,一支由18名救援人员组成的消防救援站,常年驻守在最低温度接近零下30℃的高山之上,用双脚丈量泰山,无愧驻山群众和游客的重托。
泰山消防救援站集体宣誓。泰山消防救援站供图
26年如一日 传递信仰的力量
1996年,第一批泰山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登上泰山,借住在后山北天门的空军雷达站,开始对这座大山26年如一日的守护。他们组建了岱顶防火巡查服务队,主动上门为单元员工进行培训,在游览区为游客介绍山林防火知识要点。肩负起18万亩山林、26处古建筑群、58座寺庙、42家社会单位的防火、灭火工作和消防救援任务。
照片墙展示了建站以来的工作点滴。刘颖婕摄
走进救援站内,一片醒目的照片墙映入眼帘,展示了建站以来的工作点滴,有执行任务时的紧急时刻,也有接到锦旗时的温情瞬间,他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工作之余自己找乐子,一张张照片的画质从模糊到清晰,见证了26年来,泰山消防救援站的变迁与发展。
建队之初消防站内挑水用的第一根扁担仍被完好的保存在站内。刘颖婕摄
听指导员李令政描述,凡是到过泰山的人,无不震撼于泰山的雄伟壮观和风景秀美,但长年生活在这里却有另一番感受。泰山上面冬夏两季雾气弥漫,难得见个晴天,在长达半年的泰山冬季里,队员们每天都要带着扁担到四五里外的山泉破冰挑水,大家都盼着下雪,可以化雪为水,但又怕下雪,下了大雪,补给送不上来,没有青菜就只能吃咸菜、啃干馒头了,到后来,馒头冻成冰疙瘩,鸡蛋也冻成了乒乓球……
现如今,泰山消防救援站的执勤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流动服务点变成了固定服务站,有了蓄水池、除湿机、烘干房,还有了图书室。但在李令政看来,硬件措施越来越好,任务也越来越重了。
把一件好事做好不容易,坚持26年做好一件事更不容易。
在消防站的储藏柜里,存放着厚厚一摞的防火检查记录。翻开记录本,上面认认真真地记录着每一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用消防站老同志的话说,这一页页记录就是一张张保险,也是一个个军功章,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他们对于忠诚和平安的担当。
“守护泰山的安全不能仅仅靠英勇无畏的战斗,更要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消防站历届党支部都把保护泰山消防安全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
截至目前,泰山消防救援站确保了泰山连续26年未发生古建筑火灾,为保卫泰山古建筑、山林消防安全和打造平安泰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好入队第一课 绽放青春的风采
走一趟盘道,植一棵青松,访一位挑夫,学一遍队史……这是每一名泰山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入队的第一课。这群最大不过33岁、最小只有19岁的年轻人,早早地就把自己和这座大山绑在了一起。
在训练或出警时,消防救援队的年轻人们总会遇见泰山“挑山工”,偶尔闲聊几句偶尔顾不得停留,这边扛着担架从山顶冲下山崖,另一边挑着扁担自下缓缓而上,他们一边是扛着生命的希望,另一边是挑着生活的重担,而相同的是“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优秀品格。
日复一日的负重训练,徒步行进。泰山消防救援站供图
在泰山上,消防站出警都是徒步行进,救援全凭手抬肩抗。为练就一双铁肩膀,一付铁脚板,蜿蜒的盘道和陡峭的绝壁都成了天然的训练场。中天门到南天门3000多级的盘道,岱顶2公里的台阶,10公里的环山公路……每人每年要跑过52万级台阶、520多公里山路,两三个月就要穿坏一双训练鞋。“防消联勤”、实战化演练,他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消防救援站配备的200余种器材,人人都能熟练操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救援人员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传统的“手搏山火、肩扛救援”方式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消防任务。从2006年成立国内首个山岳救援队开始,泰山消防救援站就在救援方式上主动创新,不断学习提升技术,在作战模式上大胆突破。
一级消防士孙明作为消防站的站长助理,也是消防站的业务骨干,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却凭借着刻苦的学习态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山岳救援专家。2021年,孙明作为骨干被推荐参加全国绳索救援资质培训,这个淘汰率接近80%的培训让孙明倍感压力,他说:“我的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在这里我没有任何优势,但我必须努力,把学习成果带回去,用到我们的救援中,更好的救助登山游客。”每天他都会反复研究每一个技术环节,绳索器材摸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取得绳索救援教练员资格。
开展山岳救助训练。泰山消防救援站供图
近年来,他们多人远赴上海、广东、河北等地学习绳索救援和无人机操作技术,均取得了相应资质。创新战术战法,贴合实战训练,一批创新操法在实战中运用……他们创新的水泵串联供水上山、风力灭火机协同作战等山林火灾灭火战法,在多次跨区域增援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120余面锦旗 守护平安的使命
在消防站里有一面锦旗墙,120余面锦旗悬挂在展柜里,讲述着消防站每一次难忘的救援经历。有过翻越11座大山的千里寻踪,有过折数万石阶的一夜无眠,有过穿越皑皑白雪的永不言弃……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雪中救援,大家轮流抬着担架。泰山消防救援站供图
2017年1月23日7时22分,一名游客在泰山十八盘对松山附近摔伤,急需救助!消防救援人员们立即放下刚刚端起的碗筷,穿戴好装备,顶着严寒和大风,艰难地向对松山走去。8时20分,他们赶到对松山,对伤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将他转移到担架上,盖上大衣,而后小心翼翼地抬起担架,向山下走去。狂风呼啸,索道早已停运,遍地积雪,环山路不再通车。顶着零下26度的严寒,踩着冰封的盘道,抬着担架,队员们一步一步从山顶走下山去,迈出的每一步都挑战着人体的极限。狂风、严寒、冰封的盘道和担架上的呻吟声压迫战士们的神经,大家轮流抬着担架,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抬肩扛,跨越1300米高差,走过7000多级台阶,终于到达山脚下,将伤者送上了等在山下的救护车。
伤者转危为安,但救援队员们的“征途”还没有结束。稍作休整,一行9人又沿着刚才的路重新走过7000多级台阶,返回山顶的救援站,归队已是下午四点了。
2018年的“五一小长假”,对指导员李令政来说至今记忆犹新。5天内,他和战友们连续处置了24起救援,从凌晨到深夜,他们抬着担架在十八盘反复走过24次,跨过近4万级台阶。连续高强度的救援任务,对于曾在比武中受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右腿半月板切除的李令政来说,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可他咬紧牙关,硬是坚持了下来。当第24名游客被平安送上救护车,早已精疲力尽的他瘫倒在了地上……
建队26年来,他们先后参加消防救援3300余起,救助遇险游客3000余人,从死亡线上挽救了600余条鲜活的生命,为群众做好事6万余件,被群众誉为泰山平安的“守护神”、泰山顶上的“活雷锋”。
李令政一直说,他们做的就是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事,可他们的一次次出警,都承载着一个个小家团圆的希望。
2021年,泰山消防救援站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泰山消防救援站供图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救援站接到的感谢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泰山消防救援站就像‘十八盘’两侧的扶手,让游客险时有抓手,累了有依靠。”在一代代泰山消防人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继承着前辈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挑山工”永不懈怠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