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海报时评 | “新国标红绿灯”广受吐槽:须正视公众反应

2022-08-26 07:52:03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8月22日,“新国标红绿灯”的有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强烈关注。经过一天的发酵,事实逐渐清晰,所谓的“新国标”并不新,而是源自《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16),2017年就已经开始实施;而这版九宫格的红绿灯,也不是要“一刀切”取代现有常见的红绿灯,而是作为一种较少出现的特殊组合,应用于一些符合限定条件的交通繁忙的街道路口;取消读秒也是误读,读秒依据的是另一个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并不在此国标规范之列。

  话题甫一登上热搜,即引发公众强烈反弹。一是信息不全,给人以全国范围内立刻全部替换之感;二是“九宫格”过于复杂,公众不理解由简入繁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三是难免有浪费公共财政的担忧。

  其中,最主要的担忧还是设计过于“烧脑”,大大增加了司机的反应负担。“九宫格”中的排列组合情况明显增加,例如,左转不仅要看左转指示,还要看直行综合判断,组合情况被斥过于复杂。同时,“新国标红绿灯”被质疑取消了读秒功能,会让交通主体更加焦虑,也会导致一些急刹车等安全隐患。

  一方面,随着信息逐渐全面,公众对“新国标红绿灯”的由来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复杂的“九宫格”并非任性胡为,而是针对了交通现实中的一些难点痛点,比如一些复杂路口,常见的红绿灯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需求,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确实能提高通行效率。公众对确需改变的红绿灯等交通系统,应该保持更加理性开放的态度。

  另一方面,公众的反应仍然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公众的强烈排斥,固然有多年习惯一朝被改的本能反应在,但让公众接受,本身就是交通规则改变的重要一环。否则,提升交通效率就是缘木求鱼。交通设计固然有专业性的一面,但充分吸纳公众意见,科学决策,也是专业性的一部分。例如,信号灯到底是读秒更安全更有效率,还是不读秒更科学,应该结合公众的实际反应和交通情况来研判。

  这一次的“新国标”看起来更像是一场乌龙,但近年来,确实有城市在试点落地这版“九宫格”红绿灯。这一次公众的反弹,至少说明公众对这版红绿灯的认知度较低。如果有城市要推广新版红绿灯,必须循序渐进,加大宣传。只有理解了其必要性,才能尝试了解、学习,进而消化吸收。交通出行关系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不了解不支持的事儿,又怎么能落地好执行好,最终服务于千家万户呢?

责任编辑: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