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国门党校”:夯实强边固防之基 绽放兴边富民之花
在广西靖西市南坡乡的石山深处,一所国门党校伫立在祖国南疆边境线上,来自周边村屯的三十余名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普通村民正在认真聆听南坡乡的红色故事。
“这些革命文物是当时南坡解放斗争时期战士们用的物品,目前摆放在达腊村的革命陈列室里。”讲解员向学员们介绍道。在南坡乡,境内2处革命指挥部遗址、1个革命陈列室、3处革命斗争遗址和4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都是党员的教育主阵地。
聆听红色故事。何善权摄
靖西市地处中越交界地带,边境线150多公里,有7个边境乡镇38个抵边村(街),超过90%的人口都是壮族。过去由于师资少、阵地少、课程少,边境地区党员教育工作如何开展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如今,7所乡级、10所村级“国门党校”分布在靖西的抵边村屯,为夯实强边固防之基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靖西是广西首个实现“国门党校”边境乡镇全覆盖的县(市),打通了边境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靖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志才表示:“‘国门党校’不仅会开设具有边境特色的理论课程,增强边民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还会开展有助于产业振兴的实践培训,促进兴边富民。”
南坡乡党校。何善权摄
黄文学是南坡乡远近闻名的种桑养蚕“土专家”,最近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南坡乡党校的兼职教师。“人均一亩果,户均三亩桑”,桑蚕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来此参与培训的学员都能学到这门种养技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能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过上红火的好日子。”黄文学说道。
南坡乡是典型的石漠化片区,耕作条件艰苦。2006年初,黄文学在种桑养蚕上尝到了甜头,开始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发展桑蚕产业。多年来,他将自己摸索、学习、总结得来的经验通过“农家课堂”手把手传授给村民,深入群众发动种桑养蚕,开展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据悉,黄文学累计举办培训50多期,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
南坡乡桑蚕产业园。何善权摄
群雁高飞头雁领。自从“国门党校”建成使用后,南坡乡乡长陆彩琦在走访农户时,明显感受到大家发展产业的热情高涨。
“南坡乡党校有32名本地的‘土专家’,他们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南坡乡特色产业的农户覆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百,全乡桑园面积超过4万亩。”陆彩琦表示。
这也是南坡精神的体现——“战天斗地、石缝求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过去由于饮水、灌溉困难,交通不便等问题,当地的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制约。但是,南坡乡各族人民不等不靠,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公路建设大会战、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种植脐橙,饲养桑蚕,让大石山区开出了兴边富民的民族团结之花。
张志才表示:“随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越来越强,更多有志青年受到鼓舞,响应号召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