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文具刺客”刺痛的不只是家长的钱包
新学期开学在即,给孩子置办文具被家长们提上日程。20元一支的洞洞笔,55元一支的动漫IP联名中性笔,在价签“失踪”或货签不对位时,一不小心就刺痛了家长的钱包。近日,“文具刺客”频频引发争议。
不同于对“雪糕刺客”的批评,有观点认为,由于运营成本不同,且有些文具还带有文化、社交、收藏等附加价值,能满足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溢价也属正常,只要商家明码标价,不存在价格欺诈,无需因为售价超过心理预期就给高价文具冠以“刺客”头衔。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当盲盒、限量版、IP联名等营销手法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未成年人消费市场时,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质疑,不仅是出于钱包被收割的不情愿,更多的是担心这种消费趋势,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未成年人的消费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出于攀比心理而购买文具。而那些“文具刺客”往往更新迭代也较快,在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因使用率过低造成浪费。其次,外形新颖和功能繁多的文具弱化了学习功能,容易分散低龄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为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纯粹也好,为了培养学生们健康的消费观也好,对于那些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文具,都不能以“市场行为”为由而放任不管。
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购买文具时以安全、环保、适用为主,不攀比,不将玩具化文具带入课堂;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巡查力度,对违反明码标价、定价不合理的市场行为及时查处,让文具消费合理透明。
诚然,文具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潮”和溢价也不是原罪,但文具的使用者毕竟是学生,文具的根本功能在于使用,只有获得家长、学校和社会认同的文具才会得到普及,商家也才会走得长久。
责任编辑: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