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江河奔腾看中国|千里淮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2-10-04 10:35:19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是9月28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拍摄的出山店水库工程(无人机照片)。

  全长约1000公里的淮河曾是“最难治理的河流”,历史上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多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人守护水,水滋养人。如今,淮河滋养着全国九分之一的人口、十分之一的耕地,贡献着全国六分之一的粮食产量和四分之一的商品粮。

  水清岸绿的生态淮河正在逐步实现;通江达海、产业兴旺的富庶淮河清晰可见……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这是9月26日拍摄的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王彪 摄)

  ↑9月28日,在位于信阳高新区的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风电设备安装灌注树脂用的钢丝水管。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梅山水库(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汪诚 摄)

  ↑这是5月30日拍摄的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王彪 摄)

  ↑这是9月28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拍摄的淮河源文化陈列馆(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这是9月27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拍摄的淮滨中心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这是9月27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拍摄的淮河沿岸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9月26日拍摄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城区段(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万震 摄)

  ↑9月29日在江苏淮安市洪泽区境内拍摄的洪泽湖大堤旁的五里牌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万震 摄)

  ↑9月29日拍摄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闸(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万震 摄)

  ↑9月26日,货船在江苏淮安境内的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行驶(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江苏省宿迁市骆马湖东岸景色(无人机照片,8月12日摄)。

  新华社发(郑绪军 摄)

  ↑9月27日,江苏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芯片。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9月26日,船舶在江苏淮安境内的淮河上行驶(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9月27日,货船经过淮安船闸(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9月26日,淮河江苏淮安洪泽段白鹭飞舞。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9月26日,洪泽湖河湖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湖上巡逻。

  新华社发(赵启瑞 摄)

  ↑9月27日拍摄的位于江苏淮安境内的南水北调洪泽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万震 摄)

  ↑8月24日,游人在山东省微山县南四湖游览。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山东省微山县南四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山东省微山县南四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编辑:王海燕 徐亮 鲍菲菲 姚琪琳 岑云鹏

责任编辑:卢芸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