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聚点成网 多层照护(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③)

2022-10-25 11:02:11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核心阅读

建设“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中心带站”搜集养老需求精准匹配服务、智慧平台养老数据实时监测……各地多措并举,逐步形成区县、街道、社区等多个机构和家庭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设施步行可及

服务全面完善

上午10点半不到,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乌塔社区的赵毅大爷就来到安泰街道智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从家出发,赵大爷走到这里只需3分钟。

自己孤身一人,过去,赵大爷吃饭问题最头疼——怕麻烦、不爱做,常常就糊弄着吃。

2021年10月,福州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同月,福州出台《福州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方案多次提及兼顾老年人的便民诉求。今年8月,福建省明确提出构建城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养老服务、看病就医、文化体育等方面进一步满足老年人需求。

安泰街道地处福州市中心城区,下辖4个社区,老年人口多。以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契机,安泰街道根据辖区内老年人口的分布,考虑最适宜老年人的步行时长和距离,挑选街道中心点,建设安泰街道智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社区长者食堂离家近、菜品营养清淡,一餐10元,10多个荤素菜可选。非就餐时间,食堂就地变身“学堂”,老年大学的老师常来开设老年课堂。食堂二层,就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住着27位失能或半失能老人,10多位护理人员全天候守护着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附近老人有需要,也随时可以过来寻求帮助。

医院、影院、美食街、商圈、街头公园、健身广场……“统统步行就到。”赵大爷说。如今,在福州市鼓楼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标准实现全区覆盖,以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主体的养老服务网络越发完善。

“我们虽然老了,可也得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你说是不?”赵大爷笑得开怀。

“中心带站”服务

精准匹配需求

“婆婆身体怎么样?我们中心接到了您的离床报警。”

“没事!我只是去厨房喝了点水,不用担心。”

家住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百节社区的谢奶奶今年93岁,腿脚不便,子女不放心其独自在家。百节社区养老服务站助老员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安装家庭养老床位,通过床带、手环和可视对讲等智能设备,实现对老人的24小时智能看护。

“‘中心带站’模式就是把各层级资源打通。由站点搜集家庭的各项养老需求,需要哪种服务,便由中心精准匹配。”巴南区民政局副局长陈云峰告诉记者,为了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巴南引进14家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对区内建成的304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镇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12个、村级互助养老点172个),通过“中心带站、服务进家庭”模式实行社会化运营。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超52万人次。“家庭个人养老能力有限,站点资源也有限,我们就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力量来弥补。”

家住巴南区花溪街道的杜华君老人,今年63岁,因意外失去自理能力,家人将其送入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托管,中心专业的医疗照料,让杜华君老人半年便痊愈。如今杜华君老人选择搬出家,住进中心养老。中心有书法、防跌操、声乐等多种老年兴趣班,还经常有一些文艺汇演、集体生日等活动,杜华君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意思。

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与1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2个村级养老互助点管理相联、资源互补,实现护工团队、医疗团队、文娱团队等人力资源服务下沉。在花溪街道红光社区养老服务站,记者看到,10多位老年人正依次进行中心护工团队的健康检查。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刘隆碧对社区养老服务站竖起了大拇指。“从家里走到社区养老服务站,只用8分钟。中心工作人员时常送医疗到站点,态度好,服务也周到。”刘隆碧腿脚不便利,现在每天都会定时来养老服务站做理疗。

以老人居住地为中心,巴南通过“中心带站”模式,画出了一个个“一刻钟养老圈”。这背后,还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政府通过无偿提供场地、延长租期、租金优惠、资金补助等方式委托社会运营,鼓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线上抽检+线下实检”方式,对运营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评估,保证社会化服务优质可持续。

同时,政府监管也不缺位。在巴南区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一张大数据图让全区养老阵地分布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养老服务全流程网办,居家养老服务数据实时监测。

支撑网络立体

居家养老便利

中午11点不到,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华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银发助餐点里,陆续来了10多位老人。今天的菜单已贴在了窗口醒目位置:除了5个套餐之外,还有两大荤两小荤两素菜可供选择。67岁的社区居民王永银在机器上刷了助老卡,对照年龄组,花了7元钱,选择了套餐1——鱼头豆腐、冬瓜海米、一饭一汤。

王永银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儿大多数时候住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孙女,他患上了青光眼后视力不好,炒菜做饭这些细活干不了,“菜新鲜,天天换,还便宜,我常来吃。”从家里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仅有短短两分钟的路程。

吃好饭,王永银来到服务站一楼的健康小屋里称体重、量血压。“最近气温变化大,您更要多注意身体。”工作人员提醒道。

燕华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人谢正悦介绍,服务站辐射该社区3个小区共920多名60岁以上老人,一楼设有助餐点、助浴、图书室和电脑吧,二楼可以提供健康保健、日间照料等服务。此外,服务站日常还组织各类为老活动和讲座。王永银很喜欢参加养生保健和防电信诈骗类的知识讲座,还参与过重阳节吃长寿面、中秋节做月饼活动。

“王师傅,别忘了明天体检。”临回家前,谢正悦提醒王永银,街道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安排的年度体检,预定在第二天上午。“记得呢,坐公交车10分钟到!”王永银告诉记者,燕子矶街道的智慧民生服务中心,设有社区居家中心老年大学课堂,老伴儿打算等孙子大点去上个书画班;中心紧邻卫生院,有个头疼脑热去看病很方便。

走进王永银的家,门禁处、厕所外、床头边,各有一个紧急呼叫按钮,连接直系亲属和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遇到紧急呼叫,会有人第一时间处理。厨房中和客厅里,还分别装有烟雾报警器和燃气泄漏报警器。“都是去年7月中旬,社区帮我免费安装的。”王永银说,从家庭到社区到街道,从生活自理到半失能到失能,助老服务越来越丰富,支撑网络越来越立体,居家养老也越来越便利。

记者在栖霞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综合信息平台看到,目前全区共有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2个、社区银发助餐点140个、中心厨房9个。在居家养老板块,享受补贴人数18603人、当年总服务人数48145人、当年总服务次数712209次、当日上午完成工单数2127个。

栖霞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现有户籍人口52.99万人,60周岁老年人10.96万人,占比20.68%。面对大多数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枢纽,以街道养老综合体为核心,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以便捷式银发助餐点和智能化家庭养老床位为补充,已经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形成“发展有序、覆盖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