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乐泉村:一把二胡,拉出乡村振兴“幸福乐曲”
下料、抛光、打蜡、组接、调试……虽已初冬,但在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乐泉村,家家户户都敞着院门,人们在院子里有条不紊地加工着一组组木料,伴随着机器运转的嗡嗡声,一把把二胡初具雏形。
“快进屋看看!”村民高振保热情地把记者招呼到屋内。屋子里,一幅以“琴声”为题的书法卷轴高悬中央,旁边整齐摆放着各式证书、奖杯以及大大小小的参展证。
高振保是当地有名的二胡制作能手,从十五六岁开始,他便跟父亲学习制作二胡的手艺。据他介绍,20世纪40年代,他父亲就曾多次南下苏州等地拜师学艺,并成立“高氏乐器坊”,但当时原材料种类单一,加上其他原因,销量不高。
改革开放后,乐泉人把乐器制作当成致富的手段。为此,当地成立了民族乐器制造协会,组织人员到杭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学成归来后,大家又各自在院子里办厂,乐器产业就逐渐发展起来了。”高振保说。
高振保正在打磨二胡配件。(受访者提供)
目前,乐泉村的乐器产业以二胡为主,制作户达10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5%以上。“平均下来,每家每个月能制作上百把,种地的农民也逐渐成为制琴的专家。”乐泉村党支部书记高庆林说。
高振保今年已经74岁,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儿子和儿媳也加入制作二胡的队伍中。目前,他们一家每年能制作1000多把二胡,价位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订单遍布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这些年,年轻一代正成长为二胡制作的生力军,“90后”小伙高超便是其中的代表。
中午11点,记者见到他时,他睡眼惺忪地从屋内走出。“昨天直播到凌晨一两点。”他笑着解释。为了开拓销路,去年9月起,夫妻俩在短视频平台开始了直播带货。
紫檀的、红木的,八角的、圆筒的……在他们直播的房间,不同材质和规格的二胡挂于墙面,令人目不暇接。为了方便顾客挑选,他们还在琴身上做了标注。“我们的账号现在有5万多粉丝,每晚直播3到5个小时,一个月最多能卖出500多把。”高超说。
“以‘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为契机,我们依托本地的二胡产业资源,正在打造集生产、展览、物流等为一体的国家级二胡(非遗)文化产业集群,实现从‘一个人的技艺’发展为‘一个镇的产业’,辐射并带动周边村庄共同振兴。”庙山镇党委书记赵安宁说。
从2016年起,乐泉村每年都会举办二胡制作工艺大赛,邀请全国各地的二胡工匠互相切磋制作技艺、交流经验心得。如今,二胡文化广场、二胡博物馆等场所在乐泉村拔地而起,产业兴旺、日子红火,人们在这白墙黛瓦中奏出乡村振兴的“幸福乐曲”。(记者高天)
- 新疆阿克苏乌什县:文化润边城 民族情谊长2022-01-01
- 夜未央 情渐浓:台胞中秋周庄赏花灯2021-09-22
- 梦里华夏倍关情——几位普通人心目中的中国2015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