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我们一起把空间站建好!”

2022-12-01 10:59:22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终于来了!”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会师”。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6个人竖起大拇指同声喊着,“太空家园”留下珍贵合影。

穿越400公里天风,随神舟十五号安抵的,是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400公里高处,天宫空间站翘首以待的,是“太空出差”已半年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家门”打开,费俊龙第一个如鱼儿般游入。节点舱等候的陈冬,用一个大大的拥抱欢迎老大哥。

问天实验舱,等候已久的刘洋、蔡旭哲拥上来,热烈“熊抱”。

首次飞天,还在适应太空失重的张陆,进来时稍一使劲,就要飘上去。经验老到的刘洋轻轻一扶,张陆顺势稳了下来。

他俩都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随着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行,这样的重逢,会是常态。

近50立方米的问天舱,宽敞亮堂。乳白“墙壁”干净整洁,两侧麦苗“盆景”嫩绿。

激动稍歇,6位战友围成一圈,迫不及待唠起太空“家常”。

“我先代表神舟十四号任务乘组,再次欢迎你们的到来!”陈冬是神十四乘组的指令长,刚刚成为我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一番话,让战友们忍不住伸出手,再度紧握。

“很感谢你们,你们这半年很辛苦,是最繁忙最勤劳的。”作为我国首批航天员,费俊龙执行过神六任务,深知其中甘苦。

“收获也很大。”陈冬答。

从2022年6月5日进入空间站,这个“最忙乘组”先后3次太空出舱,在轨迎接了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还上了一堂“天宫课”。

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装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刷新交会对接纪录……半年来,见证中国航天多个首次。这回,又亲历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载人飞船来访、首次在轨交接班。

“我一直就期盼着跟你们会师的这一天,我们一起把空间站建好!”

“好!好!”邓清明的话引得大家齐声赞同。

中国空间站建设与新时代同步。那一年,中华民族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那一年,作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一直默默无闻做着“备份”的邓清明,虽然已经46岁,仍投入了更加刻苦的训练。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邓清明说。

神舟十五号“太空出差”三人组,人称“追梦乘组”。57岁的费俊龙,17年后再出征;56岁的邓清明,25年终圆梦;46岁的张陆,首飞前艰辛训练12年。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次载人飞行,他们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新时代非凡十年,中国梦、航天梦、人生梦交相辉映,成就了这激荡人心的相聚。

“这半年你们的工作,我们在地面也都看到了。我们上来之后更多的是向你们学习。”张陆说。

逐梦圆梦,是一程接着一程的奋斗。神十五接过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更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接下来的6个月里,张陆他们要执行多次出舱任务,还将首次从梦天舱气闸舱运出货物,都是新考验。

“互相学习!”接过张陆的话头,陈冬说,“和三位战友面对面站着,听到你们说话,真是非常激动。分别了半年,今天我们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这一刻,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

“这一刻,我们真的是盼望已久。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的太空家园更热闹、更温暖。”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说。

10年前,神舟九号飞船即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离并返回地球,刘洋转身对着天宫一号郑重敬礼:“我一定会再回来!”10年间备战空间站任务,拿下难度最大的水下训练;10年后再次飞天,用奋斗与梦想拥抱太空。

“那就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的太空豪宅吧!”蔡旭哲急着带战友熟悉新家。

“真的很棒……”

费俊龙感触尤深。17年前中国人第二次太空之行,他和聂海胜在飞船里待了115小时32分钟。想要展示太空“翻筋斗”,无奈空间有限,难度陡增。

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太空居所不断扩容,折射载人航天30年跨越发展,标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大家合张影!”陈冬提议,众人围聚过来。

定格!“太空家园”团圆照,刻录下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梦的生动表情。

就在9天前,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致贺信,表达了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的信念。

宇宙深邃,地球蔚蓝,中国空间站正以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运行。此刻,浩瀚太空中这个人类航天器,回荡着6个中国人的激情话语,为新时代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作注。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