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港澳会客厅|霍启刚:要看到我们从哪里走来,走得有多骄傲

2022-12-14 19:54:19 来源:中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新网香港12月13日电 (记者 韩星童 范思忆)随着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在文化及体育等方面的发展势头正劲,融入国家发展的步伐也更坚定。

香港青年最关注哪些话题?内地还有哪些机遇没有被香港青年发现?香港如何推动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讲好香港故事又该从何讲起?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采访,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愿意担当双向桥梁,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中新网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几天前报名参选了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您报名的初衷是什么?如果选上,未来又将如何履职尽责?

霍启刚: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慎重的决定,也是经过长期思考的决定,就是报名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其实回看自己回来香港20多年时间,回来以后,除了在家族企业工作以外,其实一直都希望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回看这20年,可以说是累积了一点政治的经验、人脉的网络。从政协这个平台,现在有希望可以到人大这个新的角色去服务,我是愿意,也是希望可以有这个机会的。人民代表大会当然是代表人民,我们香港的声音怎么更好地可以传达到中央,传达到北京。从国家政策来讲,我们都希望香港更好地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但在这个过程里,其实还有很多关卡,我们要走过去,我们跨过去,所以这些声音怎样可以传达到中央,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反过来,我竞选也经常提到,能否可以担当一个双向桥梁。桥肯定不是一边走的,它是两方面的,所以中央的一些政策、中央的发展目标、中央的想法,怎么更完全、更完整地带到香港的老百姓。如果有幸可以当选的话,我是愿意当这个桥梁,我自己觉得在香港、在内地我也有一些经验,绝对希望可以当代表这个身份,做好履职,做好责任。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采访。 陈永诺 摄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采访。 陈永诺 摄

国家发展一体多面,要看到我们走得多远、多骄傲

中新网记者:您在香港出生长大,是否还记得初次到内地情形,这几年您对内地的变化又有什么感触?

霍启刚:初次应该很久之前了,我们到内地还是比较早的,因为我爷爷(霍英东)的关系,那时候(国家改革开放)响应了邓小平老先生的号召,作为一名商人到内地发展。我爷爷参与改革开放是从家乡开始,番禺、中山,所以我最早的一些记忆就是在中山,当我爷爷建设中山温泉的时候,跟我兄弟姐妹、父亲母亲有很多美好回忆。

我记得那个时候还是不容易,虽然中山很近,但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港英政府,回去不方便,也不方便从香港关口直接到深圳,所以以前我们都是先到澳门,从澳门再转车到珠海,珠海是特区,还是要过一个特区的关口出去,再转车到中山。所以以前每一次去中山都差不多要半天、一天时间才能到,但是很欣喜在这个过程里学习很多,很早地了解了国家。

早期去内地确实很需要时间,也很繁复,但现在建路、建桥、建高铁等,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现在香港回归25年了,人文交流等各方面的交流加强了不少,很多机遇香港的朋友也可以参与其中,这一方面我觉得还是蛮骄傲的。

有时候我们跟年轻人聊天,经常跟他们说,你不要光看现在这个现状。国家的发展有很多面,有一些做得非常好,有一些还可以进步,但是不要只用一个批评的眼光,要看到我们从哪里走过来,在短短时间走得多远,走得多骄傲,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国家机遇到处都是,香港青年要提升竞争力

中新网记者:您是全国青联副主席,参与了很多青年人的活动,您和青年朋友聊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呢?

霍启刚:最近立法会有几个同事发起一个倡议,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可以有一个长远的青年发展蓝图的规划,因为我们觉得以前缺乏了一个关心青年的总体政策规划。

我最近有比较多的机会跟不同青年群体去谈,也是谈得比较实在,一方面我们要跟他讲国家的东西,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聆听他们的声音。比如大家都说融入大湾区去寻找机会,但是他们会想另外一方面,到了大湾区,我们能竞争吗?我们会不会找不到工作?内地一年近千万大学生毕业,大家都很优秀,他到那了,人生路不熟,也没朋友,可能普通话也说得不太好,也不懂内地文化,他们有很多担忧。他们不否认国家的发展,也不否认大湾区是机遇,但是个人到了以后怎么融入,他们比较迷茫。

现在特区政府说要去海外“抢人才”,“抢人才”是不是等于一份工作就多几个人分,他们会有这些顾虑。

但是我经常提到最实在的方法,你真的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香港有独特的优势,有国际的视野。不是说我们要采取一个封闭式的政策态度,不让人家来,不要国际、不要国内,那这是死路一条的。

有时候跟青年人去聊的时候,还是实事求是。你要听他们来讲,用你的经验、你的桥梁去帮助他。我的角色就是搭台搭梯,不是训教他,可能他们的理念、想法比我更新、更潮,我还可能跟不上他们的一些想法。我们要接受新的东西,同时利用我们的经验去帮助他们。

中新网记者:我们看到您在不同场合都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看看,融入国家发展,为什么这一点这么重要?在您看来,内地还有哪些机遇没有被香港青年发现?

霍启刚:那太多了,我两三年前到北京,那时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刚刚出台没多久,大家都很热烘烘地去讲大湾区的机遇。我三年前在全国政协有一天做访问,一个香港的年轻人到北京创业了,他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启刚,我来北京创业是不是去错地方了?现在粤港澳大湾区那么火热,那么多政策,是不是我把总部搬回去大湾区?

我说你千万不要那么想,因为每个企业、每个机会其实都要自己去寻找,只不过大湾区是家的延伸,意思是比较近家,但是国家的机遇到处都是,在北京、上海,还有很多有待更快发展的地区,绝对是机遇重重,就是你了解不了解的问题。

比如未来科技可能是深圳、北京,文化可能是上海、浙江,新能源可能在西部。所以你不要去追政策,所有地方都有不同的政策,你要按照自己的强项,自己的爱好,加上主动了解不同地方能给予的机遇。

以科技推动体育普及化

中新网记者:作为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主席,您是如何和电竞事业结缘?这些年在推广体育科技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霍启刚:2017年我们去了土库曼斯坦,出席一个室内运动会,带香港队出去。在会上亚奥理事会主席就找我,他说启刚,我们有一个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换届了,换主席,你有没有兴趣做?

我想了半天,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因为我看到也许未来所谓传统体育的发展会更多地跟科技融合,未来体育竞技平台是否会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包括VR、AR,现在讲得比较多的元宇宙。我可以看到未来的体育,或者老百姓参与体育的模式跟方式,也许会有变化。

国家未来发展多次讲到数字经济,未来各行各业都要走数字化,体育也不例外,未来体育怎么更好地数字化,怎么通过数字科技令体育更普及化,这也是国家发表的未来发展体育规划纲要里提到的。中国很广,地很宽,我们这样把这些体育体验不光带到大城市,也带到乡村,让不同阶层的朋友都能参与,这个是一个难题。

我很开心最近有一点成绩,我刚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参与中关村论坛,我们联合会跟中关村论坛达成一个协议,会有一个平行论坛讨论未来体育数字化进程怎样利用中关村强大的创业科技平台,跟体育界更多结合,所以我们也会共同发起一个数字体育的产业联盟,希望未来有兴趣参与的机构创业都可以探索这个领域的一些新可能。

文化发展要多方合作,才能1+1>3

中新网记者:“十四五”规划赋予了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您认为香港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促进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霍启刚:这个是香港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非常值得解决的一个题目。金融贸易(等行业),我们累积了很多经验、人才,我们也有很完善的法规去支撑金融贸易、航运等行业。但是文化产业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情况。

香港是一个文化之都,很多很爱文化的参与者,很多很好的表演者,很多很有创意的人才,但是产业还没走到那一步,所以我觉得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首要的任务就跟内地怎么更好地对接。未来我们很多东西要做,怎么把香港的文化界,有才华的团体、人才到内地真的进行合作、发展,让他们可以分享内地文化市场的红利,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近日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采访。 陈永诺 摄

中新网记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曾提到要讲好“香港故事”,那么您未来的工作中,有关于讲好“香港故事”的计划吗?您觉得讲好“香港故事”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霍启刚:说到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还是要从软实力出发。我很开心看到施政报告中特首提到香港流行文化,我们要做一个流行文化节,也可能考虑建立一个流行文化馆,因为这个真的是一个我们的资源。香港很多的明星、歌星,别说外地了,内地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都是听着粤语歌长大的,我太太还会背《红日》,这些都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我知道很多外国华人也跟香港电影、香港歌曲有共鸣,所以怎么利用好这些我们传承下来的东西,重新包装不同的故事来讲,我觉得很重要。我们怎样可以利用流行文化、利用电影、利用这种软实力的建设,来得到不同朋友的认同,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长远的问题,也是值得特区政府给资源支持的问题。一些公司、一些文艺参与者纯粹用自己的投资去做,不一定效果做到那么大。我觉得这个要多方的一起合作才可以做到1+1>3。

孩子成长过程父母的参与很重要

中新网记者:您的太太郭晶晶近期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座火了,她谈到,有粉丝把她的故事当成了作文素材。那么我们想知道,在家里您是怎样和孩子们讲述妈妈过去的“辉煌时刻”?孩子们有没有把妈妈写进作文?是不是期待有一天自己也成为孩子们的作文素材?

霍启刚:其实说白了很少讲,有时候讲自己很别扭,但是我觉得现在孩子都挺聪明的,他们都懂,不像我们以前,基本上没有互联网,那么现在孩子要搜什么都能搜得到,所以他们懂的,他们也知道的。但妈妈也经常跟他们讲她的经历,主要是讲他们现在很幸福,我觉得不用讲大条道理的,因为现在条件各方面,肯定比妈妈以前舒服得多了,以前(妈妈)6岁就进队里,很刻苦的这种状态,所以我们也经常地去跟他们讲这些,尽量给他们机会去建立同理心,不是说要他们特意地怎么吃苦,不是那个意思,但是起码他们成长过程中他们有同理心,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他们懂得、也理解到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也有很多不同的不幸的情况,他们也要知道。孩子才9岁,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一步一步来。

我的孩子愿意写作文已经不错了,如果我太太在的话,肯定会那么回答你,没有刻意把妈妈写进作文,但是我觉得孩子还是骄傲的。

我现在在立法会,我们会接触很多不同的活动,我也尽量适合的(机会)也把他们带上,有时候比如中乐,我们会带他去看中乐演唱会,我们有橄榄球,我带他去体验,我觉得对孩子来讲能吸收是重要的,也许他这种生活经验会变成作文,而且是爸爸带他去的,而不是说爸爸做了什么,这个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觉得慢慢来吧,现在可能时间也是很紧,但是我都尽量给他们多一点经历,给他们空间去想,尤其现在孩子快10岁了,慢慢离开这种纯粹听爸爸妈妈(的时期),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些挑战。

中新网记者:网友们经常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您和家人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者是周末与家人一起外出运动的画面,是否可以给大家谈谈您和郭晶晶的育儿理念?

霍启刚:育儿理念我肯定不是专家,现在的孩子,我觉得社会对他们有很多要求,父母有要求,学校也有要求,各方面要求,时间也是很紧,但是我觉得父母的参与肯定是很重要的。

晶晶很亲力亲为地去陪、去教,我觉得这个时间是很珍贵的,它不是说你学了多少东西,或者你学了这个东西以后拿到几分,而是父母跟孩子关系的建立很重要,因为也许可能比较简单的就请个补习老师或者送他去什么补习班或者考试班去学,可能你会学到东西,但是牺牲了一些跟父母或者跟兄弟姐妹一起相处的时间,所以对我们也是难题,因为学校也是繁忙,我们现在工作也是非常繁忙,怎么腾出时间来让他们轻松一点,让他们还是有一个孩子的快乐空间。

所以有时候你看到都很简单,不需要什么很豪华的东西,有时候就是公园踩踩单车,立法会外面不是有一个大草坪嘛,就让他们自己做点三明治去野餐,就这些很简单的东西,他们反而可能记忆更深一点。(完)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