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
今年夏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沙峰绿谷,来自巴西的网红博主塞米看到不断伸向沙漠腹地的绿色,感叹道:“这里的人们利用无人机植树、飞机播种等科技手段对沙漠进行生态修复,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成效令人惊叹!”
从以前的黄沙蔽日,到如今的绿色奇迹,库布其依靠种植、旅游、光伏等产业增收致富,被联合国列为可借鉴典范,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0年来,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推动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3%,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不断显现……
“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卡格万加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努力富有成效,让人真正领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即在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首席代表哈克尼斯多年来见证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巨变。他说,经济社会的发展诉求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间经常存在权衡的困难,其他国家可向中国学习如何致力于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大自然不以国界划分,保护环境需要各国民众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发表文章说,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包括减排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这使人类超越工业革命和后工业革命的消费方式,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诸多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评价,人类迫切需要找回自身与地球母亲的和谐关系。中国践行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赢得越来越多支持,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将显著加速全球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如今,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应用场景不断深化。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深耕中国市场40余年的爱普生公司展示了60余件绿色创新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深石明宏说:“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让我们尝试推出全新的创新产品及服务。”
冰岛驻华大使易卜雷表示,通过冰岛极地绿色能源公司与中国石化成立的合资企业,冰岛积极参与中国地热市场。同时,在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新领域,冰岛也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的绿色发展本身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其影响是世界性的。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环境与社会部高级研究员郭江汶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将显著加速全球绿色转型。”知名软件供应商思爱普全球执行副总裁黄陈宏认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必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环境和经济格局。
在全球范围内,乘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东风,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共建国家生根发芽。由中国企业提供关键设备的意大利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贝莱奥利科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可满足近两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助力意大利绿色转型;中企修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专门设计的鱼道降低了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保证了鱼类生长繁殖;由中企承建的科威特穆特拉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科威特首次引进雨水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回灌至地下,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执行主席让—盖·卡里埃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改善全球环境治理的驱动力。
“中国积极担当作为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中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事业……中国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凝聚起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副教务长马尔科·普林瓦茨表示,中国确定的“双碳”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全球知名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企业绿证公司董事长西奥多·文纳斯对中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的努力印象深刻,认为建立中国碳市场将成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关键驱动力。
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表示,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性议题上,中国积极担当作为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全球气候适应中心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费尔科延高度评价中国今年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认为适应气候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是一个重大挑战,也将带来许多新机遇。“中国的故事告诉我们,为适应气候变化而投资,不仅能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还能促进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说:“中国的气候战略是很好的典范。中国不仅在本国实施该战略,还面向全世界分享经验,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这是迈向正确合作方向的积极步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12-17
- 谱写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华章2022-12-06
-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深刻领会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生态文明篇2022-12-03
- 与象比邻,共享绿色家园 ——云南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样本2022-12-02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守护大美湿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11-24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11-05
-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和音·大国外交砥砺前行⑨)2022-10-25
- 求是网评论员: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2-10-20
- 【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2022-06-06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