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三农” 气象万千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2年,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广袤乡村,一帧帧鲜活的画面为“三农”发展写下生动注脚。看,亿万农民躬身稼穑、现代农机纵横驰骋,汇成2022年全国粮食实现增产丰收、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丰收答卷。看,碧水村中绕、青山翠欲滴,汇成宜居宜业、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图景。看,大棚里木耳破袋而出,果树下柑橘挂满枝头,汇成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喜人风景。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当丰收自泥土中生长,当秀美于山乡间铺展,当喜悦在脸庞上蔓延,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锦绣画卷在田畴沃野徐徐展开。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更高质高效
13730.6亿斤!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又是一个丰收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年这份丰收答卷得来颇为不易——要克服去年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全国三分之一冬小麦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分量沉甸甸。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今年粮食逆势夺丰收,与中央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密不可分。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清理“非粮化”,复耕撂荒地,推行间套复种,千方百计增面积,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大豆扩种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央财政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比上年翻一番;加大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资金投入,安排16亿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在主产区全覆盖;安排100亿元资金支持南方中稻抗旱保丰收。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国粮仓根基之牢,还体现在久久为功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上。藏粮于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建设持续加力,到今年底将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今年前三季度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面积。藏粮于技——种业振兴行动今年扎实开展,遴选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农作物自主培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5%以上,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农机装备条件持续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
在一块块耕地蕴藏的潜力中,在一粒粒种子创造的奇迹里,在一辆辆农机有力的保障下,“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稳的同时,不忘高质高效。我国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全国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6年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6.2万个,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颜值气质双提升 乡村更宜居宜业
走进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福坝村,小桥、流水、古屋、人家,弥散着浓浓乡韵。村民权连刚站在家门口的“福”广场,脸上挂着笑容,享受着眼前美景。很难想象,几年前的福坝村却是另一番模样——村里到处是泥巴路和水坑,垃圾随处扔,家畜随意行,是脏乱差的“烂泥村”。
为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福坝村在保护好老房古树的同时,实施危旧房改造,修建水景、景观桥、垃圾池、庭院硬化、旱厕改造等项目,昔日的“烂泥村”成了美丽乡村。
“现在,村里的泥巴路成了柏油路,还建了广场,我们住的房子不输城里的,城里没有的小桥流水、田园美景,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权连刚笑着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甩掉脏乱差的帽子,村容整洁、景色宜人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地涌现。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探索谋划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乡亲们出行、看病、上学更方便。
乡村之美,美在颜值,也美在气质。如今,在文化广场跳舞、到农家书屋读书、去文化礼堂观影,对许多村民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清单制、积分制稳步推开,数字化治理方式加快应用,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文明乡风加快培育;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等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种种新气象绘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图景,村民生活更舒心惬意。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农民更富裕富足
初冬时节,安徽省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村头机器轰鸣,新建的莲藕加工厂正在调试设备,不久后将正式投产。“我们村以前是省级贫困村,这几年,村里立足靠近涡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莲藕产业基地,发展‘藕虾共作’‘莲鱼共养’‘稻虾种植’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工厂建成后,不仅实现产业升级,还能解决300余人务工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戴同阳告诉记者,除了莲藕产业,村里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预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首次突破300万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这一年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培育了2至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55%以上。9月底,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68.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乡村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农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陕西延安的苹果,湖北秭归的脐橙,福建安溪的茶叶……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不断拓宽广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老乡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在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00元,实际增长4.3%,快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
大国“三农”,成就满满,气象万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作出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方向任务。
潮涌于壮阔山河。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中原腹地到塞上粮仓,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新的壮丽篇章正在绘就,大国“三农”新的华彩乐章不断唱响。
- “三农”向好 全局主动2022-12-24
- 深情系农事2022-12-24
- 大国“粮”策 | “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2022-06-21
- 习近平“典”论“三农”2022-06-19
- 习近平的两会关切事之“三农”篇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22-02-28
- 习近平关切“三农”之粮食安全篇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2022-02-26
- 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2022-01-21
-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