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空间站在轨组装、发射次数再创新高……2022中国航天这些瞬间令人难忘

2022-12-31 09:27:12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探月、探火、探日再出新成果,空间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2022年,中国航天精彩依旧。

  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的画面。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2022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共实施6次发射,先后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一次次飞天,把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变为现实。

  2022年12月30日,由张履谦、于登云、姜杰、江涌、杨宏等多位航天领域知名院士专家联合中国航天报、知乎等机构评选的2022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正式发布。两个榜单上,中国空间站均名列前茅。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2022年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面对最尖端的技术、最复杂的系统,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自立自强,独立自主完成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先后突破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操作,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两个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未来,中国空间站将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让更多科学技术成果造福全人类。

  2022年11月29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全年“60+” 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

  2022年,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发射任务超过60次,再度刷新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的纪录。

  一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达53次,首度迈上50次大关,并刷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连胜纪录。其中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快舟系列火箭成功实施4次发射,其中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新型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三号成功首飞。

  这一年,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分别于8月9日、11月16日成功实施发射,标志着谷神星一号率先迈入民营火箭型号的规模化商业发射交付的新阶段。但也要看到,太空探索绝非一片坦途,星际荣耀公司双曲线一号遥四运载火箭和蓝箭航天公司朱雀二号液氧甲烷遥一运载火箭发射失利,还需继续努力。

  2022年3月,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卫星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验证了我国具备建设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所必需的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及组网运营能力,迈出了星地融合网络建设的重要一步。2022年9月,深蓝航天完成中国商业航天首次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二次起动试车,标志着发动机已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在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

  “嫦娥石”真实颗粒CT扫描三维形态图(2022年9月)。新华社发(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供图)

  探月、探火、探日再出新成果 空间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壤持续产出成果。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面后,共有4批50余克月壤样品被分发至近百个科研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各团队研究成果陆续发布。

  2022年9月,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为月球有水再添新证。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主导,多家研究机构团队联合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展开研究,推演月球的来龙去脉。中国学者还发现嫦娥五号月壤可催化生产氧气和燃料,并有科学家建立新的月球年代函数模型。

  祝融号“火星找水”也有新发现。我国科学家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联合会专门为获得该组织年度最高奖——2022年度“世界航天奖”的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举办成果介绍会。

  太阳探测同样取得新突破。2022年12月,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最新一批科学图像在京发布,其中多幅图像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验证了“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深邃寥廓的宇宙探索永无止境。未来,中国必将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责任编辑:吴太峰